胡同怎么逛都不腻,对我而言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它既是风景又在烟火之中,既有历史过往的积淀又有新的延展和创新,可以行走在有记载的文字里又亲见有声有色的胡同文化,你像是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悠然而过,又像是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在我眼里,胡同就这么经经不息地无声存在着诉说着,简单着又丰富着,矛盾着又和谐着,贫陋着又奢侈着……
疫情期间禁足半年余,再游北京胡同,依然掩饰不住的欢喜。
南锣鼓巷逛过多次,先百度完善一下对它的认识:
它全长787米,宽8米,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被美国《时代》周刊挑选为亚洲25处你不得不去的好玩儿的地儿。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蓑衣、雨儿、帽儿、景阳、沙井、黑芝麻、前鼓楼苑、后鼓楼苑、南下洼子胡同等;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板厂、东棉花、北兵马司、秦老、前圆恩寺、后圆恩寺、菊儿胡同。
南锣鼓巷是游人逛胡同的标志性地带,以往总是人头攒动。
疫情走,余威在,人不算多,南锣鼓巷的入口处设了扫码预约,算是特色。
避开人流,我只绕着“蜈蚣”结构的南锣胡同圈横横纵纵逛它的支毛细血管,这里更民间更土著更有看头,你会经历时而此处不通时而别有洞天时而峰回路转,总是有小惊喜小发现。
胡同给你的惊喜就是走着走着就突遇一个重量级的古宅,让你所有的恍惚变成真实的存在。先来如数家珍一下: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77号门上写“僧王府”。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雨儿胡同13号院曾住过国画大师齐白石。
后圆恩寺13号即茅盾故居。 7号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后来成为蒋介石的行辕。
帽儿胡同有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可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 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就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说法,应称为“后邸”。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
菊儿胡同是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92年被授予“亚洲建筑金奖”,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菊儿胡同东口,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是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
听听,这重量!只能咂舌。逛起!!
正是午后,满头顶的碎玉绿茵,蓬勃而张扬着生命气息,让人从燥中一下子静下来,阳光大半被遮蔽却又暖暖的,这最自然的防晒保护,远好过我脸上的那层,是身心的营养地、保护伞……
绳上的大花被褥经了阳光的暴晒似在歌唱,让你觉得草根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一切都带着阳光空气的味道,这无缝对接真是奢侈,胡同里的被褥啊,就那么肆无忌惮地敞开胸怀与太阳互诉衷肠……
胡同给你的惊喜就是突然会出现一个往日重量级的古宅,让你所有的恍惚变成真实的存在,除了名扬天下的齐白石故居茅盾故居,走着走着就看见沙井胡同的奎俊宅,婉容故居……
瓦片,浓荫,重绿……
喜欢这蝴蝶翻飞的门帘,那轻纱的材质把时间拉回到民国旧日,只是那一去不返的童年只会炙热记忆了……
这小院风光很烟火有没有 ,胡同里有很多私家小馆儿在努力找回久远前的老味道……
这家小四合院主打春饼卷菜,连廊的顶棚是枝杈交叠的绿叶,大大的福字影壁很吉祥很烟火让人心生宁静和期待……
这铺天盖地的树啊,每一枚叶片都聚着世间的精华雨露,都藏着看破不说破的人间故事……
这树与影遥相呼应,动静相宜似一幅画变幻着出场退场,全为那对光的一往情深……
最是这浓荫古树是我胡同里的最爱,它们慢慢滋长成胡同里不可或缺的风景,或疏或密记录着胡同里发生的一切,与砖雕门楣与风化的石鼓,与早无人扣打的门环默默而深情守望,无言而化为年轮深藏……
这精美的砖雕在光影下沉默着,在翠绿中排布着绿色蓝色的檐柱,展示着旧时色调的美好,在你心里讲述着时光不老讲述着曾经院子里的主人门口的过客世间的过往……
大门小门双石鼓的摆设……
这亮着的灯火似从旧日穿越而来一直不灭……
双层石鼓,上马凳?
凡深宅大院门口皆古树参天,门当户对的另解?
午后胡同一角,野花、古树、店铺、游人、时光和空间里的一切温暖和谐,很烟火,很舒适,无比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