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网文作者是什么样子?
看过一些对网文作者的采访,他们大都是胡子拉碴的中年男性,深居简出,黑白颠倒地码字,大都社恐……
这只是网文作者1.0版本的样子,如今的网文作者是什么样?
他们早已从单打独斗变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团体作战。之前我说无论什么类型的写作一定都是孤独的,但如今他们早已不再孤独。
写作从一个人的跋山涉水变成了打工人的日常。
这是名为青瓜堂的网文工作室,你没看错,网文创作已成为工作室的形式了。
他们通常是这样运作的:
大神作者有丰富的经验,对网文技巧与市场动向都十分有把握,他们专门写开头,以飞卢为例,每个开头7000字,发布后24小时就可以从“V收”之类的数据看出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以判断它“可写”还是“不可写”。
一个大神作者一天甚至可以写出三、四个开头并同时发布。
从中选择数据最好的接着写下去,大神往往只写十几万甚至几万字,然后交给手下的小弟。
小弟们有的是打工仔有的是学徒工,大神只需支付小弟千字多少钱的工资,有的甚至无需付钱,小弟们也乐于尝试练笔。
只要这本书一直有人追、有钱赚,小弟就会一直写下去,若是收益不好会立马填坑。
就是这么便捷高效,完完全全的流水线作业。
韩寒说:“千万别用自己的业余爱好,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很多作者在入坑时只是业余文字爱好者,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吭哧吭哧地码了半天字,却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怎样的妖魔鬼怪。
另外,这些工作室最爱干的就是到处开课,以自己的天价稿酬为诱饵拉普通人入坑,怀揣着赚钱梦的业余作者极大概率会沦为他们镰刀下的韭菜。
不过普通作者也不用丧气,虽然我们很渺小,远不能与专业选手抗衡,但我心中有着对写作的敬畏,我相信一个心怀敬畏的人的文字与商业化运作的文字定有所不同。
刘慈欣曾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编写了一个名为“电子诗人”的软件,可以自动生成诗。
那些诗虽然有诗的形式,却生硬无比,完全没有灵魂。
在高度工业化、商品化的今天,我相信有温度、有情感的文字终会因稀缺而珍贵。未来社会很多工种都会因科技进步而消失,但作者永远不会,因为它关乎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