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第一周开始,就每周研究一个问题,上一次的还是研究流水线,我的拖延症让我都欠 10 篇了,还是需要慢慢的把这 10 篇给补上
今天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研究一个问题」,对某些东西我在此之前可能完全不懂,只是听过那个词,如何在几个小时内快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已达到理解整个问题的逻辑
研究这个问题我收集了很多资料,看到最多的就是和许岑在得到开课《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我还专门去付费买来全部听完了,觉得没啥卵用,说得太正确,甚至正确到不实用,有想了解许岑课程的同学,可在简书去搜索关键词「研究能力」,全是许岑课程的笔记,下面还是来说说适合我自己的一种方式吧(下面说的,其中部分也来自许岑)
一、确定要研究的内容
这当然是第一步,首先得明确想要研究什么,例如我今天就想研究下怎样研究一个问题,下周可能就想研究下系统后台设计的 RBAC 模型,有想研究的内容才好去进行搜索
二、收集信息
——操作:去某些渠道进行关键词搜索,例如怎样研究一个问题,我就会去切换不同关键词进行搜索,例如研究能力、研究问题、研究、怎样研究一个问题等。
——渠道:就是去哪里搜索,我常用的几个地方搜索主要有知乎、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MCAFF、百科、CSDN,如果你有其他较好的渠道也可以推荐给我
——注意点:
足量: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我通常都会根据不同关键词搜索后打开几十个网页,然后来慢慢阅读,例如下图就是我在简书打开的几十个网页
节制:这个是来自许岑,就是叫你不要跑偏了,我之所以觉得没啥卵用,是因为只要你不傻,即使跑偏也不会偏到哪里去
宽泛性:不要只收集单一维度的信息,可以搜索多几个维度,例如我搜索 RBAC 模型,可能就会搜索其他关键词,例如 RBAC 模型、RBAC、权限设计、后台权限、后台系统等
三、阅读这些信息
收集了这么多信息你当然得阅读呀,如果只是打开后马上关闭,有毛用。我通常最先使用的是去百科搜索,即大概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对后面阅读其他信息比较重要。阅读过百科之后,再去阅读其他信息就可以将他们结构化、系统化的整理起来(用人话说就是屡清逻辑分类整理),例如我在研究「搜索」时,就在整理阅读信息时把搜索分为搜索前、搜索中、搜索后三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在进行细分,这其实就是将信息结构化的整理每周研究一个问题【19:搜索】
你可能会问,我都不懂,根本都不知道他的结构,怎么将他结构化的整理了?刚开始确实不懂,但是因为收集了大量资料,阅读过百分之一二十,脑中的框架也差不多出来了,这时候再来将后面的信息整理到这个框架中
四、整理输出
有输入,得有输出才能验证自己了解的怎么样,输出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写公众号、知乎上回答问题、群里和别人讨论(撕逼)、分享到朋友圈等。例如研究搜索那一篇,我以为自己研究得很清楚了,分享到朋友圈后立马被一个百度搜索的产品经理(还是产品运营?)怼了,在 C 端做搜索是算写的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真正做搜索还是有偏差的
封面:基于 CC0 协议

关注公众号:Aaron聊产品(ID:Aaron-not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