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王纪琼老师的《沟而不通,等于白费》的直播分享,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沟通包含哪些维度?
1. 与自我的沟通
2. 与爱人的沟通
3. 与孩子的沟通
4. 与老人的沟通
5. 职场中的沟通
……
这其中第一要务是自我沟通
二、假如一个爸爸来求助,说自己家孩子撒谎,你如何引导他?
第一步:问他觉得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第二步:撒谎的背后是掩饰和恐惧,是因为求而不得。如果让孩子求而得了,就用不着撒谎了。
第三步:要教会孩子如何用语言表达,让孩子实事求是的说。
不要让孩子产生心里对抗。
这个案例给到我的启示是: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洞察到这个问题背后孩子到底怎么了,他有什么样的诉求?我们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这个诉求,这才是最关键的。
三、情景模拟:看到孩子半夜玩手机怎么办?
没学习之前,我可能会情绪上脑,推开门进去一把夺了手机。但是学习了院长的课,我明白了自己有情绪是幼稚和无能的表现,说明自己能量低,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保持安静,自我觉省,先恢复情绪稳定的状态,然后进去和孩子说,这样看手机容易坏眼睛,咱们打开灯,妈妈给你手机就是让你玩的,你就正大光明的玩,你还想玩多久?孩子说一小时,然后咱们大方点,说一小时玩不尽兴,这样,咱们就玩痛苦了,两个小时怎么样?两个小时后你就得关灯睡觉行不行?
然后这两个小时,我们去打扫卫生,把家里的卫生死角收拾收拾,这个打扫的过程就是清理内在情绪的过程。
第二天,通过三个步骤来处理这个事
1. 和孩子谈谈这个事。(一定要在没有心理对抗的情况下谈)
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用美好的事情吸引孩子。
比如可以说:儿子,昨天玩的过瘾不?咱们不仅没有吵架,我还把房间也打扫了,这样和平共处是不是挺好,你觉得呢?
2.引导孩子评价这个事
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假如别人家发生这个事,你怎么评价?
双圈理论
3.和孩子共同约定
和孩子约定好玩多长时间,什么时间玩等等。
只有建立在不对抗的基础上的约定才是有效的。
这里把握三个维度:生活维度(找一项孩子做的特别好的生活能力)、情绪维度(好好说话)、行为维度(散步远足)
反省自己之前和孩子的约定,都是我强制他执行的,比如每周周几玩,玩多长时间,孩子是被动执行的,所以每次都会有到点还得催要,防止他超时的烦恼,闹得双方很不愉快。这一点我就得学学院长的方式,就大方点,在孩子提出的时间基础上再多给他一些,反正他每次也超时,不如大大方方的超,然后到点给我。院长说不是手机有问题,而是使用手机的人有问题,所以看到孩子有使用手机方面的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个行为背后是不是有情绪问题和认知问题,这让我想到了六大逻辑层次理论,要从行为这个维度跳脱出来,从价值观、身份、愿景这些角度去分析。
四、其他金句
1. 三个不同维度的修行:小孩子谈对错;成人谈利弊;成熟的人凡事只有利,没有弊。
2. 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不能随意表达,尽可能说积极正向的话。
3. 出现严重问题的家庭,没资格和孩子谈学习,家长要做三个动作:听课+咨询+陪伴成长。
4. 想让孩子做一件事,不是直接命令他,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他很重要,只有他能做成这件事或者他有能力做的很好。
听了王老师的课,感觉其实教养孩子和夫妻间相处是一个逻辑,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比如这场直播的本质,其实王老师一直强调的只有一条:只有在对方没有心理对抗的基础上,我们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和对方产生心理链接和认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