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322/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461天
01
不久前,陈冲在微博官宣,女儿Angela从哈佛正式毕业,得到了学校的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和英语系毕业论文的最高奖项George B. Sohier Prize。
有网友科普说,在哈佛,三种荣誉学位当中,Summa Cum Laude 最优等、Magna Cum Laude 极优等、Cum Laude 优等。
能拿到这三种荣誉的学生,在哈佛本科生学年排名起码要达到前5%。
可见,陈冲的女儿能拿到Summa Cum Laude,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了,是优秀中的优秀。
评论中,很多人表示十分羡慕Angela这样的学霸。
但其实,能进入这样的学校,绝不仅仅只是学霸这么简单。
仅有好成绩的学霸,曾一度遭到美国诸多大学的拒收。
为什么呢?
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招生副主任Andrea Pien如是说:
那些学生自己引以为傲的成就,其实并不能帮助他们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有时候,相比所获得的成就,我们更看重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看待事物的方式”,指的其实就是他们的思维模式。
在英美教育体系里,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做一种练习,叫:Facts and Opinions ,给小孩一句话,一段文字,甚至一篇文章,让他们区分,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比如:
左边——冰淇淋很好吃 (这是一个观点)
右边--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品做的(这是一个事实)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难度也慢慢加大。
比如,美国大选的时候,一所高中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请仔细分析那些总统候选人说的话,看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配合一些相关研究,来判断这些候选人的可信性。
一位叫蓝调共和的作者曾分享了自己在美国学写作的经历:
有一次,作者写了一篇赏析马丁·路德·金的文章,文章中提到,《Stride Toward Freedom》这本书的读者大部分是黑人。
老师点评时,在most上标注说:“你可以说many,但如果你用most这个词,必须要证明它”。
作者承认,这的确是自己想当然的推测,并没有找过证据。但想着这只是普通的分析性作文,就不用那么严谨。
没想到老师的态度极其严肃,因为她想培养的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观点要有证据支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批判性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不人云亦云。
从哈佛毕业的Angela,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校的最高荣誉,那一定是做到了全方位的优秀。
因为在美国,比会读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02
从以上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①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在一些国际学校中,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从一些超级简单的例子里去学会分辨,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陈述。
Fact(事实):就是能被证明是真还是假的一段陈述(比如,企鹅走路摇摇摆摆)
Opinion(观点):是表达一种信念、感觉、看法的陈述,无须证明(比如,我觉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最好吃)
帮小朋友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为什么要区分呢?因为很多时候,观点和事实很容易被混淆。
很多时候,大家争论的其实是观点,而不是事实。观点是很难争论出谁对谁错的,而事实,很多时候是需要有证据去证明真假的。
因此,任何讨论,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事实错误,什么是不同观点,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吵。
②一个断言的证据数据越多、质量越高,这个看法的“事实性”就越高。
作者蓝调共和在写作时,未经证实就使用了most这个词,这样的断言就不能称之为“事实”。
因此,为了让自己表述的“事实”更具可靠性,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可以用这些问题来提示自己:
你的证明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
证据在哪里?你为什么相信它?
你确信它是真的吗?你能证明吗?
③建立批判性思维,要学会评估证据的有效性。
网络上很多问题,虽然很多人喜欢围观,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瞎操心。
因为你根本就收集不到能够下出明确结论的充分证据。支持也好,反对也好,证据都不够。
如果凭着网络上的简化版本的二手信息,就直接下一个论断,那么,很可能,就会成为传谣人、无知喷子以及别有用心人的帮凶。
学会批判地思考,凡事讲证据,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