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概要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控制范围过程的数据流向图控制项目范围确保所有变更请求、推荐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都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在变更实际发生时,也需要采用控制范围过程来管理这些变更。控制范围过程应该与其他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控制过程协调开展。未经控制的产品或项目范围的扩大(未对时间、成本和资源做相应调整)被称为范围蔓延。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
控制范围中使用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主要包括:
- 范围管理计划:记录了如何控制项目和产品范围。
- 需求管理计划:记录了如何管理项目需求。
- 变更管理计划:定义了管理项目变更的过程。
- 配置管理计划:定义了哪些是配置项,哪些配置项需要正式变更控制,以及针对这些配置项的变更控制过程。
- 范围基准:用范围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 绩效测量基准:使用挣值分析时,将绩效测量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项目文件
可作为控制范围过程输入的项目文件主要包括:
- 需求文件:用于发现任何对商定的项目或产品范围的偏离。
- 需求跟踪矩阵:有助于探查任何变更或对范围基准的任何偏离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它还可以提供受控需求的状态。
- 经验教训登记册:项目早期的经验教训可以运用到后期阶段,以改进范围控制。
工作绩效数据
工作绩效数据可能包括收到的变更请求的数量,接受的变更请求的数量或者核实、确认和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数量。
组织过程资产
能够影响控制范围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主要包括:现有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与范围控制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指南;可用的监督和报告的方法与模板等。
工具与技术
数据分析
- 偏差分析:用于将基准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偏差是否处于临界值区间内或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 趋势分析:旨在审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绩效是正在改善还是正在恶化。
输出
工作绩效信息
控制范围过程产生的工作绩效信息是有关项目和产品范围实施情况(对照范围基准)的相互关联且与各种背景相结合的信息,包括收到的变更的分类、识别的范围偏差和原因、偏差对进度和成本的影响,以及对将来范围绩效的预测。
变更请求
分析项目绩效后,可能会就范围基准和进度基准,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变更请求需要经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审查和处理。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请求的项目管理计划组成部分包括:
- 范围管理计划:更新范围管理计划,以反映范围管理方式的变更。
- 范围基准:在针对范围、范围说明书、WBS 或 WBS 词典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范围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范围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范围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 进度基准:在针对范围、资源或进度估算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进度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进度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进度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 成本基准:在针对范围、资源或成本估算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成本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成本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成本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 绩效测量基准:在针对范围、进度绩效或成本估算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绩效测量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绩效偏差太过严重,需要提出变更请求来修订绩效测量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项目文件(更新)
可在控制范围过程更新的项目文件主要包括:
- 需求文件:可以通过增加或修改需求而更新需求文件。
- 需求跟踪矩阵:应该随同需求文件的更新而更新需求跟踪矩阵。
- 经验教训登记册:更新经验教训登记册,以记录控制范围的有效技术,以及造成偏差的原因和选择的纠正措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