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UCCA 看劳伦斯·韦纳的展览《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之前,我对劳伦斯·韦纳一无所知。促使我买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展览介绍中提到的“文字即艺术”这一概念比较感兴趣,二是对 UCCA 策展能力的信任。
看展的那天 798 艺术区热闹非凡,尤其是海贼王 25 周年展和遇见博物馆的展,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相比之下,UCCA 显得有些冷清。但对我来说,这反而是个优势——安静的展馆环境通常能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f6d6ed1393061019.jpg)
然而,一走进展馆,我便感到有些迷茫。展览空间内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具体作品,只能看到满墙的文字,也没有具体的作品介绍。我一度觉得我在看什么艺术字大赏,又一次觉得自己看不懂艺术了,所以很有必要了解下劳伦斯·韦纳和他的艺术理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2d76762bfe434a86.jpg)
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1942-2021),是美国著名的观念艺术家,被誉为“观念艺术的开创者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在布朗克斯出生并成长,其父母在布朗克斯经营着一家糖果店。青少年时期的韦纳为赚钱贴补家用,曾在曼哈顿西区码头找到了一份报酬丰厚的装卸工工作。他于纽约的公立学校读书, 16岁毕业于斯图维森特高中,喜欢冒险的他年少时便在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诗人、作家、政治活动家和装卸工人经常光顾的酒吧里频繁出入。他曾在亨特学院短暂地学习哲学、宗教和戏剧,但后来选择放弃学业,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旅行,最终于1960年来到了旧金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622c1c35009d1d70.jpg)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促成了他成为艺术家的决心,也并不能切身体会这样的决定在彼时将如何被评价,但是当韦纳16岁做出这个决定并告知母亲后,他很快就在18岁时,在加州一处公园里做了第一件作品,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记录。韦纳把这件作品称为“陨石坑碎片”,他引爆了放置在四个角落的 TNT 炸药,并将炸出的坑洞凿痕宣布为雕塑。
1968年春天,在佛蒙特州普特尼温德姆学院的一个群展中,他在户外的草坪地面上呈现了作品《一系列桩子在固定间隔内插入地面以形成一个矩形,麻绳绕上桩子以勾勒出一个网格。从这个矩形中移除一个矩形》(A SERIES OF STAKES SET IN THE GROUND AT REGULAR INTERVALS TO FORM A RECTANGLE TWINE STRUNG FROM STAKE TO STAKE TO DEMARK A GRID A RECTANGLE REMOVED FROM THIS RECTANGLE, 1968)。他没有意识到他的木桩和麻绳组成的网格阻碍了两栋宿舍楼间的主要通道,而那些借用通道进行足球训练的学生则恼羞成怒,最终将作品拆掉。韦纳起初很不高兴,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个作品可以以文字形式存在,它“无须实现”。这一经历标志着他思想的转折点,《意图宣言》的初始灵感也正是由此而来。
1968 发表的《意图宣言》,很好地表达了劳伦斯·韦纳的艺术理念
- 艺术家可构建作品(The artist may construct the work)
- 作品可被制造(The work may be fabricated)
- 作品无需被实现(The work need not be built)
每项条件均具有平等地位并符合艺术家的意图,这些条件的取舍取决于观者接收作品时的决定(Each being equal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t of the artist the decision as to condition rests with the receiver upon the occasion of receivership)
第一条传达了艺术家可以亲手构建作品的自由。这是传统艺术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即艺术家通过物质媒介(如雕塑、绘画、装置等)创作出具体的艺术品。
第二条表明作品的制作过程可以由他人完成,作品的构建不一定需要艺术家的直接参与。
第三条是劳伦斯·韦纳艺术哲学的关键,也是其艺术观念的核心体现:作品可以完全停留在概念阶段,无需转化为任何物质形式。这种观念彻底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对物质作品的依赖。
“可构建”、“可制造”和“无需实现”,在劳伦斯·韦纳的意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代表了作品实现的不同方式,但在艺术价值和意义上没有高低之分。这一平等性原则为艺术家提供了巨大的自由度,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物质创作方法。艺术家可以根据其理念和意图,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呈现作品。
同时也强调了观者的主体地位,艺术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创作本身,还在于观者的接收和解读。观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品意义的共同创造者。每位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情感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这种观众参与的机制使得每一次观展体验都可能不同,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理解了《意图宣言》,就很容易理解劳伦斯·韦纳的作品了。他将语言视作与石头和颜料同样有效的艺术材料,认为艺术可以仅仅通过语言构成,而无需被实现。尽管韦纳坚持“作品无须被实现”,却让他的作品在所有类型和媒介中生长。除了最主要的雕塑,还包括纸上作品、音乐和声音、影像、书籍、海报、时尚及各种短暂的艺术形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9f3b1bededb336db.jpg)
在我的理解里,无需实现=不限定实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韦纳的作品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地方
比如在游船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7fc5b1c29e2609e3.jpg)
在地铁站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4d7890fe0d17270f.jpg)
与优衣库的联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3e8fe0327539dfc4.png)
同一个作品的两种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846a6db1e713bf4c.jpg)
劳伦斯·韦纳的作品简单但优美且富有哲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5d49f18739e1ed1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fc72569fdcf64a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6162e37de21faf95.jpg)
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但他自己却始终坚称自己是个唯物主义者,而非观念主义者。
我认为观念艺术是荒谬的……让我们停止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是方便它们在昂贵的学校里被教授。
和这次展览同名的作品,“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A PURSUIT OF HAPPINESS ASAP)前面使用了不定冠词“A”,而不是定冠词“THE”,劳伦斯·韦纳的遗孀艾丽斯·韦纳解释到,因为幸福不止一种定义,希望观者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幸福。一个简单的用词也体现着不一样的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956/c6d89ff594afb0ab.jpg)
希望上面的一些介绍对你看展会有些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