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瑞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路
高楼茶农泡出一“斛”好茶|抱团发展,复兴“清明早”;产业融合,助

高楼茶农泡出一“斛”好茶|抱团发展,复兴“清明早”;产业融合,助

作者: 2dcbb77d11ea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09:34 被阅读9次

    戴圣洧查看茶树长势

    “壹斛好茶”包装礼盒

        抱团发展,复兴“清明早”;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高楼茶农泡出一“斛”好茶

        ■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吴振彩

        茶叶和石斛是高楼镇的两大特色农产品,各有青睐之人,如若让二者“会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不,高楼镇的茶农给出了实验结果:铁皮石斛+“清明早”土茶=“壹斛好茶”。

        “花了半年时间,我们成功研制出了石斛红茶,并顺利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取名‘壹斛好茶’正式上市!”瑞安市娥尖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戴圣洧激动地说道。

        茶叶+石斛,泡出一“斛”好茶

        走进位于高楼镇地赖村的瑞安市娥尖农业专业合作社,民间制茶大师娄明标正在专注煮茶,煮茶壶发出“扑腾扑腾”响,一股香醇的茶香在室内洋溢。

        “和一般茶叶不同,用高温蒸煮才能让石斛红茶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娄明标示意大家品尝一番,他说,煮茶是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用纯手工的古法制茶,配上古老的煮茶方法,煮出来的茶才更正宗。

        记者不懂品茗,抿一口茶水,一股独特的醇香在唇齿间蔓延,细细品味,红茶味间夹杂着铁皮石斛的清香。

        娄明标道出了“壹斛好茶”的制作奥秘。他说,石斛红茶是石斛和红茶各自发酵后拼在一起的融合茶,其中石斛发酵是该茶成败的关键。红茶发酵时间为6至8个小时,石斛为16至18个小时,掌握好发酵时间、温度和湿度对制茶师颇具挑战,期间需寸步不离地守着,经过近半年的不断摸索、试验,他才成功研制出石斛红茶,并赢得了制茶界的认可。

        娄明标介绍,石斛红茶对原材料要求很高,一般茶园的茶叶和大棚种植的石斛做不出来,其原料追求的是原生态,需要上百年的高山老茶树叶和露天自然生长的铁皮石斛,极少人工干预,加上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才正好满足发酵要求。

        红茶、白茶、乌龙茶,茶叶品种繁多,为何会想到以石斛入茶?

        戴圣洧说,高楼除了盛产茶叶,铁皮石斛的种植面积颇广。这些年来,石斛种植户一直尝试将石斛叶制茶,但未能成功。合作社的民间制茶大师喜欢创新和挑战,就接手了这个课题,经过半年试验,成功研制出石斛红茶,高楼的茶叶和石斛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打开“壹斛好茶”精致的包装礼盒,20个小罐茶组成了陆游的《泛瑞安江风涛贴然》诗句,更衬出茶之古香。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还出现充满瑞安元素的泛飞云江画面、瑞安话版诗歌吟诵。

        地赖村民抱团种茶,维系乡情

        我市有着极其绵远悠长的茶叶种植历史,早在唐朝就开始种植,目前我市拥有茶园1.5万亩,其中高楼片区1.1万亩。

        问及地赖和茶的故事,戴圣洧向记者娓娓道来。地赖村原有1100多人,1998年,821位村民配合珊溪水库枢纽工程赵山渡水库工程建设,背井离乡,留村的只有300多人,其中老年人占多数。移民短短2年,该村背靠的山成了荒山。

        “村民分居各地,山地变荒山,大伙儿都觉得可惜,在老村支书的号召和组织下,移民的和留守的村民共10来人一起开荒种茶树。”戴圣洧说,过去,该村山上土茶多,不少村民以采茶销售维持生计,大家希望可以用茶叶这一传统产业维系地赖人的乡情。

        距离拆不散乡情,看到戴圣洧等人回乡种植茶叶,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还引进了白茶等品种,如今合作社共有成员20多人,茶树种植面积948亩。

        记者驱车20多分钟,来到了地赖茶园,茶山碧绿苍翠,虽是烈日,站在树荫下,清风吹来,清新甜美,令人心旷神怡。

        戴圣洧一边拨弄着茶树查看长势,一边介绍,每到茶叶采摘时节,茶园里到处可以见到采茶工的身影。以前是手工制茶,产量很低,后来合作社里购买了一批炒茶机,每天可加工茶干300公斤左右。加工后,茶叶送往省内的松阳市场批发销售,利润低。

        2014年,合作社打破只做绿茶的传统,聘请民间制茶大师制作红茶,品质良好,提升了利润空间,但由于缺乏品牌支撑和宣传,依然以零售为主,销量低,收益有限。

           人工费不断上涨,种茶收益不如人意,在采访中,茶农无不叹息。

        “清明早”迎来新生

        “瑞安清明早”是温州四大名茶之一,明朝时期还曾是贡茶,目前主要分布在高楼、马屿、陶山、湖岭等西部山区。“瑞安清明早”作为我市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温州地区亦属珍贵的品牌。

        然而,这些年来,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滞后明显,全市茶叶年产值仅4950余万元,折算亩产仅3300元,与安吉、松阳等地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我市茶产业缺乏稍具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少量的茶叶加工以茶农家庭作坊为主,加工成为最大短板,制约产业发展;茶叶生产者、经营户联合与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综合效益低;生产基地条件差,茶园发展落后,产量和效益受到影响。

        曾经的贡茶如今名气不足,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复兴“清明早”成了茶农的共同期盼。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市茶业迎来了“新生”。“东瓯清明早茶基地”建设被列入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项目;在刚刚出台的《瑞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试行)》中明确了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市政协将“复兴‘瑞安清明早’茶产业”作为政协常委会协商的重点课题;市农办对“瑞安清明早”进行视觉形象设计与宣传推广;瑞安市东瓯清明早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供统一农资采购、茶园管理标准、标准分级生产、品牌分级包装、品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种、产、研、销“四位一体”的新模式。

        去年10月,市农办、高楼镇政府联手谋划做好茶产业文章,在现有茶园规模约1.1万亩基础上,计划未来三年在高楼辖区内再发展茶叶种植基地约2万亩。同时,联合高楼原有的瑞安市娥尖农业专业合作社、营前云湖早茶专业合作社、寨寮溪茶叶专业合作社、方居农业专业合作社、红阳茶叶专业合作社、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龙翔茶叶专业合作社7家单位成立了瑞安市东瓯清明早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抱团发展”并统一使用具有地理性标志的“清明早”商标。

        高楼镇农办负责人虞上将说,该镇将复兴“清明早”作为重点项目,通过茶叶加工园区建设为茶农解决后顾之忧,下一步将开设高楼农产品展示厅,为特色农产品做好品牌推广。

        “有了政策引领,我们种茶制茶的底气就更足了,今年由于工艺的限制,产量不大,我们会继续对优化工艺,扩大产能。除了‘壹斛好茶’,接下来我们还将融合更多的本土农产业,不断创新,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享受,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桑叶、荷花等融合茶研发。”戴圣洧信心满满地说,如今还开通了网络微店,在龙首桥开设“清明早”专营门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开销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楼茶农泡出一“斛”好茶|抱团发展,复兴“清明早”;产业融合,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hp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