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诗经·国风·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 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注释:
(1)嘒(huì): 微光闪烁的样子。
(2)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 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
(3)肃肃:急速的样子。
(4)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
(5)征:行。
(6)寔:“实”的 异体字。是,此。或谓即“是”。
(7)维:语助词,无实意。
(8)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9)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名昴五星,即柳星。
(10)抱:古同“抛”字。
(11)衾(qīn):被子。
(12)裯(chóu): 被单。
(13)犹:若,如,同。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译文:
微光闪烁不定的小小星辰,三个五个挂在东方的天空。
匆匆忙忙地起来就要为公事忙碌,昼夜辛劳一心为了公事。
彼此命运真不同。
微光闪烁不定的小小星辰,是那参星和柳星。
匆匆忙忙地起来就要为公事忙碌,只得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
只怪自己命运不达。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历代诗旨赏析:
《毛诗序》云:“ 《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 。韩诗说与毛异,《韩诗外传》卷一引“ 曾子仕于莒”以说诗,谓“ 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引诗曰:“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容斋随笔》以为此诗是“咏使者远适,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秉承了韩说。《白帖》引“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入“奉使类”。 姚际恒 《诗经通论》云:“章俊卿以为‘小臣行役之作’,是也。”并驳 毛传郑笺,以为诗中情景,于毛传不类者三,于郑笺不通者三。魏源《诗古微·召南答问·小星》总结各家,更加详说。郑笺孔疏附会毛传者非,不如申韩各家之说。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申韩各家中引诗 《北山》:“或 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解释《小星》之“寔命不同”,更合诗义。但谓“抱衾与裯”一句,指行人所携之“襆被”,或役夫所携之“ 行帐”,则似是而实非。他们注意了句中“衾裯”两字,在“衾裯”两字上做文章,不知道“抱”即古“抛”字。
钱大昕 《声类》:“抱,古抛字。《史记·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养之。’ 《集解》:‘抱音普茅反’。”《声类疏证》。诗言“抱衾与裯”者,说征人役夫“肃肃宵征”,抛却室家之乐,夫妻之爱也。唐人李商隐诗云:“ 为有云屏无限娇,风城寒尽怕 春宵。无端嫁得 金龟婿,孤负香衾事 早朝”。说李诗是从《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蜕化而来,可。说李诗从《小星》“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发展而来,亦可。因居者言之,则妻子怨早朝之辜负香衾;因行者言之,则自伤其“抛却衾裯”也。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小编赏析:
古人在对《小星》释义时偏向于“夫人惠及下,贱妾进御于君子。”之说,而近人和今人则偏向于“小官吏连夜出差的牢骚。”这一观点,两种说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今人多持“小官吏连夜出差的牢骚。”的观点。认为《小星》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这和当代阶级矛盾的强调不无关系。时代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家对《小星》的理解。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学习诗经时,博览各家之言,体会各家释义的偏重和特色,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吸取各家之所长从中得出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好诗经。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小编以为《小星》是一首小臣自言劳苦的的诗歌。《小星》诗共两章,每章五句。每章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对环境的描写,天还未明时的夜空景象;后三句主要是叙事,但在叙事的同时也有感情的流露,融情于景,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主人公的感情。所以说这首诗是情景交融的一首诗。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官吏,地位卑微,一举一动绝不会引人注目,多一个少一个也绝不会对官僚机构的运转有丝毫影响。他们的出现、存在、消失,全都悄无声息,上天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们的工作辛劳而又碌碌,这样的小人物,是社会阶层中处于边缘化的人,边缘得不能再边缘。 他们的工作是居无定所,甚至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与,甚至在一声令下之后,就要披星戴月的夜行赶路。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小星》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反映这样的一个阶层的代表人物,披星戴月的夜行赶路,过着漂泊不定,甚至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日子,《小星》的弦外之音就是处在边缘的小人物的呼号,是软弱无力又震撼人心的地低微的呐喊。之所以软弱无力,是因为位卑职微而不会有人理睬,不会有人在意;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这种呼号表明了不向命运认同、要自我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自觉意识;之所以是呐喊,就是因为心中不平则鸣,这是最真实地反映。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第一章前两句:“嚖彼小星,三五在东。”姚际恒所谓:“山川原隰之间,仰头见星,东西历历可指,所谓戴星而行也。” 主人公为赶行程,凌晨上道。忽见小星,三五在天, 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东者,东字与公、同趁韵,不必定指东方。这两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天还未明,这种环境的渲染为下文的披星戴月的赶路增添了一股悲怆的气氛。;
第二章前两句:“嚖彼小星,维参与昴。”主人公睡梦才醒,故初见晨星,不知何名。继而察以时日,然后知其为参星与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东,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说小星,又说乃参乃柳,这就是诗分章次的道理。诗虽写景,而情亦隐见其中。这两句还是对环境的描写,东方天未亮,这种重复的环境渲染将悲怆的气氛又一次升华,将主人公身份的卑微刻画地异常鲜明,也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虽然是夜行赶路,还好有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微弱的光芒,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前行,这在悲怆的环境氛围中是主人公的不平则鸣,又何尝不是主人公的自我解嘲呢?
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诗经·召南》第十篇《小星》赏析第一章后三句“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第二章后三句:“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为“抱衾与裯”。又改“同”为“犹”。改“抱衾与裯”的原因,是由于上章之“夙夜在公”,凌晨上道,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离开温暖的被窝,弃室家之好,“抛衾与裯”的原因。“夙夜在公”是“抱衾与裯”之因,“抱衾与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有因有果,诗章思路细密,章序层次分明。后三句写出了当时社会中边缘化的小人物命运之悲。所以说《小星》是一首融景于情,景情并茂的诗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