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读书
《乡土中国》之文字

《乡土中国》之文字

作者: 迷敛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20:46 被阅读0次
    乡土中国

    翻开这本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的书,我欲与费先生的乡土社会灵思相碰撞。

    每个人一生的经历似一步步脚印,踏出去的收不回,淹没了难以寻回;中国社会的变迁似一个个烙印,留下的难以消磨,消失的费力也难以唤回。

    从古到今,人们常对乡下人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他们是中国社会阶层中文化水平较低的一层,除去颠覆一个社会的运动发生时,他们数量上的力量被人称赞与敬爱;社会稳定时,却是少有人去探究他们存在的意义。

    人们轻视乡下人无非是因为一个“愚”字,即“文盲”。个人认为这种愚并非智力上的差距,而是一个群体生活差异上的差距。乡土社会中日常生活接触一定范围的人,少接触陌生人,对文字需求少,仅依靠语言就可以做到有效的相互沟通(这里我们要分清文字和语言的不同)。例如,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人,彼此熟悉对方的习性,面对面,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便能理解对方,这个时候文字便显得稍有多余了。

    当然,我不否认文字是现代化生活的必要工具。只是在乡土社会中,文字并不是邻乡而居,以土为生的乡土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仅是从乡下人不能灵活使用文字这一工具,评判他们是“愚”的,那么这个论据略显单薄,难以令人信服,可就是这个略显单薄的论据,令一代又一代的乡土人士头上顶着一个“愚”字 。

    在乡土社会中,文字不是必须,语言才是。乡土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人们习惯有话当面说明白。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景里。从时间阻隔看分为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我们记忆的存在是为了发展而存在,没有意识概念的动物可以凭借本能应付生活,并不需要有记忆。

    对于人类,我们只能看见自己所注意的对象,记忆对自己有影响的事物,与我们生活相关的能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的记忆也如此,我们此刻的“记”是为了当前有关或将来需要而去记忆。另一方面,在乡土社会中,语言是足够传递生活信息的。当一个人有困难时,他便会求助比自己年长的人,年长的人给予年轻人经验,口口相传,对文字需求不大。

    总的来说,在乡土社会中,文字不是必须的,存在语言才是。如果我们仅以是否熟悉文字来评判一个阶层的智力高低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之文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ij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