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素问8》口甜和口苦的原因

《黄帝内经.素问8》口甜和口苦的原因

作者: 微光绮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08:16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篇》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译文: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经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dān1热症;湿热症。下民卒瘅——《诗·大雅·板》2又如:瘅疾,热病3另见 dàn)。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实例
我婆婆总是说她口苦,她女儿也就是我的小姑子去年胆结石,结果把胆切除了。小姑子的老公是客家人,是那种好吃懒坐之人,每天睡到下午,不叫不起床,婆婆是典型的潮汕人,非常勤快,对女婿这种无赖恨之入骨。这男人懒就算了,还伸手问老婆要钱,还动不动就打老婆,婆婆忍无可忍,动手打了女婿并把他赶出了家门,房子本来就是小姑子婚前自己买的。

公公去世后,婆婆害怕孤单,就住进了小姑子的家。这对母女住在一起五六年了,小姑子有一儿一女,十多岁,都上学了,收入只靠她一个人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女婿被赶出去,更是不会拿一分钱给家里,贫苦可想而知。

婆婆心疼女儿辛苦,又恨她不争气,要她离婚又不肯离,婆婆一不高兴就拿小姑子出气,骂她,经常早上醒来一睁眼就开始骂小姑子了,小姑子脾气极好,又极孝顺,对母亲的责骂只能忍气吞声,又怕名声不好,不敢轻易离婚,小姑子有时偷偷去见一下老公,被婆婆知道了,还会还动手找小姑子,小姑子气得大哭找我们投诉,说她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挨打。

偏偏懒人就有懒命,婆婆听说女婿这两年村里有分红,女婿去年拿了六万块的分红,一人两万,女婿和两个孩子的户口都在村里,可这个男的拿了钱就不肯给老婆一分钱,婆婆更是气上加气,又无可奈何,每天骂女儿,在外孙和外孙女面前咒骂那个客家男人,一腔怨恨,又苦于没招。“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看了这句话真是拍案叫绝,经常谋虑而没有决策,导致胆气上溢而口苦,这不就是说婆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吗,难怪她经常说口苦。
小姑子最苦,连胆都切除了。

注释
肥:(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甘:指美味的食物或甜食。
瘅dān。1热症;湿热症。下民卒瘅。——《诗·大雅·板》2又如:瘅疾(热病)3另见 dàn
参考资料:中华书局《黄帝内经》
倪海厦视频课《黄帝内经》
新华字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素问8》口甜和口苦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j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