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怎样做到行动统一
打卡时间:2月18日-2月19日
1、如何使父母对自己与学校一起进行教育的子女有统一的看法和要求?
首先是父母对本人要求的统一。
要做到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行动统一,就要教以明智的母爱和父爱,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我们要做的很有分寸,不触及个人的、往往是近乎病态的表现,力求防止家长在这个最敏感的精神生活领域中犯错误。
2、如果家长教育不明智,母爱和父爱就会使儿童畸形发展,文中列举了哪三种畸形的教育方式?每一种方式的危害是什么?
1.溺爱。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
这种方式会使儿童变成任性的、往往是近乎病态的人,生活中的少许困难,对于他都会成为无力承担的重负。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的所谓透顶了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对双亲负有义务,不会也不想劳动,因为他目中无人,内心里感受不到他周围的人——首先是母亲、父亲、祖母、祖父——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觉得,他生活在世上,他存在着,就已经给双亲带来了快乐、幸福。2.要告诉家长还应该当心另一种不明智的、本能的爱,这就是暴君是的爱。这种爱的根子,是有些家长既自私自利,又不文明。
不可让任何一个家庭发生吹毛求疵、责备、歇斯底里的抱怨和非难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气氛里,小孩子也会变得冷酷。吹毛求疵会把善良的人变成恣意妄为的人。而恣意妄为会驱去正常家庭中儿童的善良,以及合理的审慎和谦让所产生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感动就是爱抚。童年时期未受到爱抚的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就会成为粗暴的、无情义的人。
3.还要防止家长对孩子表现另一种不理智的爱——只管花钱的爱。
这是把教育儿童看作是同社会义务无关而完全独立的某种现象的结果。
如果在家庭中,父亲把自己的义务仅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要,而母亲有没有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中心,那么,这种孩子就会处在精神空虚、贫乏的气氛中。他生活在人们之中而又不了解人们,是这种家庭中最可怕的现象。儿童的心灵不认识和得不到人对人的细腻情感,其中首先是爱抚、体贴、同情和仁慈,他们就可能成为情感上无知的人。
3、你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或学生时,有没有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与文中提及的类似?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应避免踩哪些坑?
生活中这些情况我都有,所以应该多看书,多鞭策自己早日改掉这些烂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