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2》
电影《猜火车1》开头的那一段台词,我想很多人都快能背下来了,那是一连串关于选择的呓语: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这段台词直指人心,它除了对消费主义的讽刺之外,还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小时候,我们没有什么选择,但是我们活在父母的选择下。高考时选择学校,选择城市,选择念哪个该死的专业。毕业了选择工作,选择对象,选择家庭,选择生不生小孩,选择给小孩上哪所学校。如果投胎这事儿靠谱的话,出生前我们在选择投哪家。
电影里的几个家伙,在面对人生的诸多道路时,他们选择的是不选择。不选择是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和逃离。是一种堕落。而他们反叛的方式,是躲在爱丁堡的一间破烂的公寓里注射海洛因,酗酒,滥交,一睡不醒。钱败光了,他们就去偷窃,抢劫,坑蒙拐骗。
在面对人生的虚无,找不到意义的时候,他们宁可将自己打入谷底,宁可抛弃一切。然而,什么都不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在二十年前的《猜火车1》的结尾,Mark 选择了背叛。那几个家伙卖掉一批毒品,搞到一笔钱。而Mark 把所有人的钱都偷走,从此销声匿迹。Mark 背叛了他最好的朋友,也背叛了他自己,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告别那种令人深陷泥潭的生活。
这个结尾是如此令人振奋,因为它预示着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一种充满了希望的人生可能。
《猜火车2》里,消失了二十年的Mark 回来了。他跑到阿姆斯特丹,戒了毒瘾,参加职业培训,找到一份工作,还结了婚。但他却并没有成为我们曾经想象的那种更好的人。他过着看上去相当正常的生活,却依然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回来了。他开始怀念那些曾经被他背叛的家人和朋友。
背叛实际上是一种激烈的选择方式,因为那样的抉择常常是非此即彼的。也正因为这样,背叛才显得格外伤人。在曾经的背叛中寻求报复与和解,是《猜火车2》的主线。
《猜火车2》中,青年小混混,变成了中年废柴。他们没有学历,没有正经工作,没有身份地位,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这倒也没什么。更令人感慨的是,连中年废柴们,也开始要寻找情感归宿了啊。
Mark 回到家里,他的老父亲告诉他说,“(母亲)临终时很安详”,一句话道出无限感伤。
Spud 偶然间发现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他记得许多年前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一些隐藏的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他把它们都写下来,他在写作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而逃狱出来的Frank,看到Spud 写下的那些故事,心中有些东西也复活了。当他看到故事中出现他的老酒鬼父亲之后,他回到家中拥抱了他的儿子。在那一刻,他跟自己和解了。但是他仍然决定要去干掉曾经背叛他的Mark。
《猜火车2》里有一场戏很有意思,Mark 和Simon 去一个宗教团体偷窃。那里聚集的是一帮被精英阶层抛弃的人。看来,中老年男人的归宿感,无外乎是事业,家庭和宗教。
叛逆,吸毒,嗑药,流浪,二十年,也乏。
回想起来,看《猜火车1》,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们还年轻,在学校念书,喜欢足球、音乐和电影。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猜火车2》的时候,十几年过去了,大家各奔东西,各走各的路。曾经一起踢球、听摇滚乐、喝酒、骂XXX、聊反动话题的朋友,如今变成了大学老师,像模像样的站在讲台上,教育下一代。或者成为某个公司的中层,整日混迹在各种人际关系圈子里,肚皮轮廓日渐扩张。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觉得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摆在面前的是太多的选择,他们苦恼的是不知道该选哪一条路走下去。
但是那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那些看来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只不过是另一个更大的必然命运的指引。
等到经历了足够多的事情之后,我们也许会承认,其实人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于是我们能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也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我们终于明白,人生的每一段境遇,都是有来路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