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必须得懂得做减法,把选择的空间缩小,把干扰因素尽可能排除在外。
第一、尽量少干扰孩子的活动
大约在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有独立的意识,无论是吃饭还是玩玩具,他都很希望能够自主地去探索世界。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不打扰”地陪伴。
当孩子能够独立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请不要插手打断,这也是对孩子“边界感”的维护。
边界感弱的孩子,专注力就弱,边界感强,专注力就强。
第二、减少周围环境对孩子注意力的分散
给孩子提供简单、恰当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保持注意力。
孩子小时候,我们带着他看绘本,那么我们应该就只挑选一本,陪着孩子把它看完,而不是一下子放好几本书在旁边,让孩子的分散注意力。
另外,孩子卧室里的电视机还开着,旁边的玩具放了一堆,他怎么专心学习呢?
当网课开始前,玩具整理好,电视不要开,手机不要玩……一切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都要排除。
第三、给孩子树立专注的榜样
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专心,那么父母就要给他树立一个专注的榜样。
不管你承不承认,很多成年人正在逐渐失去专注的能力,以至于孩子们也无法专注于此时此刻:
在路边等红绿灯的时候,陪孩子吃饭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们都在刷新闻或朋友圈,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热点。
电影院里陪孩子看电影的家长,林荫道上陪孩子散步的家长,多半也都在刷手机。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玩手机的时候也很专注啊!
并不是只要我们在持续做一件事情,就叫“专注”。
我们在玩手机的时候,注意力是分散的。手机上各种信息无时不刻在抢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在浏览碎片信息的时候是不专注的。
所以当孩子在上网课的时候,家长最好也捧一本书坐在旁边,而不是捧着手机。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任何成功,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人生精力有限,只有懂得放下,学会专注,才可以走得更快。
越专注,越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