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1]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2],桃花流水鳜鱼肥[3]。
青箬笠[4],绿蓑衣[5],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渔歌子》是词牌名,一作《渔父歌》。
[2]西塞山:在浙江吴兴西。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桃花水。鳜(guì)鱼:又名桂鱼,口大,下颔突出,体侧扁,背部隆起,青黄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是我国名贵淡水食用鱼之一。
[4]箬(ruò)笠:用箬竹叶编的斗笠,可以防雨。
[5]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
山前,白鹭在飞翔;
江里,鳜鱼正肥美。
渔夫头戴青竹编的斗笠,
身披绿草织的蓑衣,
欣赏这细雨迷蒙的江山胜景,
以至流连忘返。
>鉴赏导示
张志和(约730—约810),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诗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因事被贬为南浦尉,遇赦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表现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有《玄真子》一书问世。其词今存五首。这首词是他模仿渔歌而作,描写西塞山前春天的自然风光,桃花流水,鸟飞鱼肥,打鱼人在斜风细雨中来往,怡然自得。
鉴赏
这首词描写水乡风光,写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反映的是一个隐士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爱慕之情。
词的开关两句勾画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的“江南春景图”:高处是翩然飞翔的白鹭,低处有漂浮着娇艳桃花的流水,流水中有怡然游动的肥嫩鳜鱼。真可谓是一幅“桃红、水绿、鱼肥、鹭飞”的清新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两句作者所写的五种景物中,有静的,也有动的,它们巧妙地组合起来,山高高耸起,鹭翩翩飞翔,鱼游来游去,水潺潺而流,花粉红怒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派生机跃然纸上。加之苍山、白鹭、红花、绿水等明丽色彩,浓淡相宜,简直就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画。
如果一幅极美的图画,没有人或人的活动,那它的意义就极有限。有了人的画,才是最有生机、最有生命的画。作者是深谙此理的。所以,在前两句描绘的“江南春景图”里,作者用简洁明快之笔勾勒出一位渔民的形象:头戴青色箬竹叶编的大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之上!作者紧紧抓住衣着特点——“青箬笠,绿蓑衣”,“青”“绿”相衬,充满了和谐安宁。这里,作者只写渔人的穿着,对其容貌未着一笔,可渔人的神态毕现:在“斜风细雨”中,流连忘返(“不须归”)!“不须归”三字揭示了渔人的内心世界——由于陶醉于清新、恬静、安逸的大自然的环抱中,因而风雨不避,乐在其中而不知返。这个艺术形象,也是词人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相传张志和垂钓太湖时,常常“不设饵,志不在鱼”,而是寄情山水。这首词就寄托了作者隐居江湖、怡情山水的情趣。
这首词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是一首有境界的词作。因为它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
这首词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用语极富色彩却不妩媚,用字精妙却无斧凿之痕,可说是“大家之作”。因为它的语言“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宋代严羽《沧浪诗话》)。
>鉴赏要点
(1)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2)巧妙地融合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作者的思想情感。(3)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写景手法。(4)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