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
恐怖片的五种类型,你喜欢哪一种?

恐怖片的五种类型,你喜欢哪一种?

作者: 24帧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4-10 12:10 被阅读0次

    “恐怖片”作为现在电影最大的类型片之一,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苏格兰女王玛丽的行刑》(1895年),原片正式镜头也不过只有十几秒,内容也相对单一枯燥,画面仅呈现了苏格兰女王被砍头时的场景,但后来依然被定义为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片,同时也出现了“停机再拍”的古早技术。

    恐怖片之所以被称之为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恐惧”是人类最原始古老的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击感,所产生的情绪也是负面的,会令观众恶心、害怕、毛骨悚然。

    纵观恐怖片的发展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乏极具代表性的恐怖片,各个国家地区的恐怖片的风格更是迥异,欧美地区、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等都充满属于自己土地文化的相应表达,随着各个导演在恐怖片领域的开拓,也出现了许多另类的分支,在此大展手脚,百花齐放,为恐怖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在恐怖片这一大主体下将其划分为五大类型,逐一分析此类型的出现及发展和代表作、社会背景与历史意义。当然也可能出现一部恐怖片包含一种两种甚至多种类型的情况。

    1.血浆电影

    “血浆电影”,如其名,光是看名字也能猜个大概,这类电影的基调就是血腥、毛骨悚然,混合着粘稠的液体和下水道女人的头发,能够直观地直接地吓到你,大量的jump scare和极具恐怖氛围的配乐立马将你带入其中,深入其境。

    早期的意大利铅黄电影和美国就把这股恐怖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害怕、血腥、肮脏、恶心这四个元素组成了这一标签,肮脏和恶心只是恐怖的调味剂,不干净的东西往往会引起人的厌恶,从而达到害怕、恐怖的情愫。

    《黑暗侵袭》(2005年)里女主在逃亡怪物的追击时,掉入了被人血填满的血湖,粘稠混合着人骨的血汁,再加上昏暗的狭小空间,立马让观众产生一种恶心和恐惧。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1992年拍摄《群尸玩过界》最后一幕时就加入了大量的断肢、砍杀镜头,演员的内脏掉落在地板,血肉四溅,但因为年代的原因和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斥着无厘头恋母情结的戏剧元素,反倒有点“物极必反”,最后颇有喜剧效果。

    “红色”基本可以代表这类电影,象征着血腥、死亡、危险、性欲...大量的红色作为底色,渲染一种不安的情绪,为了凸显出极端的不舒适感,还会用到红色的补色绿色来形成光影上的反差,画面更加跳脱不和谐,大面积的高饱和画面能吸引住观众的肉眼,这种用色和现实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近代电影还会利用霓虹灯光和补色打光增加神秘感,如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在2016年拍摄的《霓虹恶魔》就将这一美学视觉运用得淋漓尽致。

    其他:《死神来了》、《断头谷》、《疯狂肥宝综艺秀》、《恐怖蜡像馆》、《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活跳尸》、《鬼玩人》、《刑房》、《冰冷热带鱼》、《真实魔鬼游戏》

    2.怪物电影

    僵尸、吸血鬼、变异的未知生物都可以被称之为“怪物”,美国的诺埃尔·卡罗尔教授他把恐怖感定义为:“怪物的有害性引发的恐惧和肮脏性引发的厌恶的混合感”,但后来也有人反驳他的观点,被指为太过片面,后来卡罗尔再次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他认为“怪物”是出自于科学的产物,它是从科学想象或超自然的知识中虚幻出来的,也就是人为的产物,而这种产物的诞生多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从而遭到大自然的回击。

    代表作品有1954年的日本东宝拍摄电影《哥斯拉》,哥斯拉的出现源于日本对于核战争影响的恐惧,才有了这部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恐惧之下产生的。2006年韩国导演奉俊昊拍摄了《汉江怪物》,这部电影也是人类将废水倒入汉江,江里的变异生物再回到岸上,吞食人类。

    这类恐怖电影的看点往往不是怪物,而是怪物背后,有着非人性组织违背自然界定律,怪物才是无辜的,有罪的是无法遏止的人类的贪欲。

    世俗文化与宗教学说也是作为怪物电影的一大灵感来源,好莱坞电影中的怪物形象多是直接采取宗教题材或暗含基督教元素,电影《木乃伊》(1999年)中,对于神职人员和那些被视为神圣的人、提、尊者、圣人,木乃伊化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为了保护尸体不受腐蚀,这是基督徒死后通常会被制作成木乃伊的愿意之一,而最后主角拿出太阳之书念出抵御木乃伊军团的咒语,意味着光芒战胜了黑暗。《康斯坦丁》(2005年)也出现了大量的宗教符号、圣器和典故,圣经中被上帝惩罚打入地狱的路西法为了报复上帝与康斯坦丁做了交易,里面的地狱和天堂也都属于西方神学的产物。 也可以将怪物分为杀人狂怪物和非杀人狂怪物两大类。两者的区分在于怪物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是否存在,如果怪物不是出于自身需求杀人(为了解决温饱而寻求血肉),那这种情况就被视为杀人狂怪物,而另一种是为了解决生存、生育而进行的大规模谋杀,则视为非杀人狂怪物,总而言之有些怪物为了贪欲和快感而寻求屠杀的乐趣会被划分为杀人狂怪物。如《猛鬼街》、《养鬼吃人》。
    其他:《丧尸乐园》、《我是传奇》、《僵尸》、《活死人黎明》、《鬼娃还魂》、《僵尸肖恩》、《美国狼人在伦敦》、《诺斯费拉图》、《科洛弗档案》、《环太平洋》、《第九区》、《潘神的迷宫》

    3.灵异电影

    到这个类型就比较广泛了,这里的灵异可以定义为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解释,现阶段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离奇事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玄学。

    那其中最能代表灵异的就属于东亚里的女鬼形象,女鬼形象在东亚各个国家又是各不相同,例如泰国灵异电影中的女鬼通常是有怨报怨,目标通常是生前被欺辱的施暴者、凶手、坏人,死后化为冤魂报仇,并不会真的伤害无辜,2004年《鬼影》上映的泰国电影,讲述女主和男朋友在酒后驾车路上撞死了一位少女,从而发生的一系列灵异事件,这部电影也让日后泰国在灵异电影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而日本的女鬼则是无差别攻击,只要缠上了就很难摆脱女鬼的诅咒,中田秀夫指导的《午夜凶铃》(1998年)可以说是女鬼典范中的典范,“贞子”这一形象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也许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一提到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女人也会不寒而栗,这部堪称现象级的灵异电影,为恐怖电影带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中国电影中的女鬼形象多来自《搜神传》、《聊斋》、《列异传》等历史小说,不同于泰国和日本的女鬼,中国的女鬼不都是以坏人的形象出现,相比其他中国女鬼更像“人”,她们并没有恐怖的容貌,大多是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

    但三个国家的女鬼也都存在着相同的地方,都象征东亚女性被强势群体伤害的弱势群体,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所以就算是有男鬼的出现,那也是小男孩,例如《咒怨》(2002年)、《诡丝》(2006年),所以这里的“鬼”其实也是指某些时代下的弱势群体,遭受迫害后产生的怨念驱之不去,在人世间形成一种幽魂来谋害世人。

    当然除开上述所说,灵异片往往也会包含大量的宗教,罗曼.波兰斯基拍摄的《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年)、威廉.弗莱德金拍摄的《驱魔人》(1973年),年份近一点的比如2018年上映的《遗传厄运》,都是隐藏了宗教故事,这些电影的拍摄方式更诗意,现在也陆续出现以伪纪录片方式出现的恐怖片,如《死亡录像1》(2007年)、《灵媒》(2021年),也是充满宗教意味的灵异片。正是因为未知和不可知的恐惧让灵异片带来更多心灵上的震撼,余味更持久。

    其他:《第六感》、《招魂》、《寂静岭》、《回路》、《双瞳》、《鬼童院》、《女巫布莱尔》、《着魔》、《没有面孔的眼睛》、《无辜的人》、《夜深血红》、《怪谈》

    4.杀手电影

    这类电影中,通常存在着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坏蛋”,而这个坏蛋通常是该死的人类,杀手电影通常的叙事主题往往是一些违背常理出现的恶魔、坏蛋以暴力手段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或者是对主人公生命有着极大威胁,最终以消灭坏蛋的存在和破除对正常秩序的威胁,世界回到正轨为结局。

    较为传统的杀手类电影大多是非黑即白,角色脸谱化也比较严重,要么是好人好到底,要么坏人坏得要死,为什么那么坏,原因往往是得不到就毁掉逻辑。最后以坏人彻底被打败迎来欢乐结局,坏人得到应有的下场,主角也当了把英雄,电影充满了浓厚的教条主义,过分强调社会危害的后果,从而失了电影的初衷“娱乐性”。

    新世纪后的杀手电影则逐渐模糊了这一道德界限,在恐怖的基础上加入了悬疑的元素,不同于之前打直球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一个恐怖故事,而是在剧作结构上采用倒叙、闪边、闪回等手法模糊观众的视线,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留下种种线索,像观众掷出一枚烟雾弹,驱使大家的好奇心和主角一起寻找凶手,20世纪末到20世纪初涌现了相当多的该类型作品,比如《源代码》(2011年)、大卫.芬奇指导的《七宗罪》(1995年),大卫.芬奇没少拍摄该类型恐怖片,从1992年的《异形3》(怪物类),1997年的《心理游戏》(心理类)...,一直在此类型上不断开拓。

    到现在也有已经完全颠覆了坏蛋必须死的结局,打破了邪不胜在的常规观念,例如《第一诫》(2008年)里,男主最后依然没摆脱恶魔的杀戮(这部电影也同样可以算作灵异类),以及《电锯惊魂》系列。或者直接是开放式结局收尾,大卫.芬奇的作品《十二宫》(2007年)最后也没能抓住凶手,但导演营造的恐怖气氛和环环相扣的线索难以捉摸凶手的心理,未知带来的恐惧更深。

    奉俊昊在2003年拍摄的《杀人回忆》(2003年),与《十二宫》有着雷同之处,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拍摄,最后凶手都没有落网,但正因为法外狂徒依然逍遥法外,正义没有到来,自身安全没有得到保障,产生的焦虑衍生出的一种恐惧感。

    其他:《伊甸湖》、《谜一样的双眼》、《惊声尖叫》、《非常嫌疑犯》、《目露凶光》、《危情十日》、《德州电锯杀人狂》、《死亡论文》、《战栗空间》、《趣味游戏》、《杀人不分左右》

    5.心理电影

    “心理”则不同于“血浆”在视觉上那么直白,导演利用心理战来加深该类型的特点,心理恐怖电影往往刻画一个或者若干个患有精神疾病被心理问题困扰的角色,用一个又一个的伏笔与暗示讲述一个恐怖的故事,从而关注类型人物的精神世界。“精神”与“内心”是很好归纳这一类型的标签。

    1960年著名恐怖片大师希区柯克指导的《惊魂记》开辟了先河,不再拘泥于视觉上的冲击,更在意揣摩观众内心。

    库布里克里程碑式的惊悚片《闪灵》(1980年)也利用了其空间的压抑感,和与世隔绝的孤立感,来描述主角从父亲、丈夫的角色一步步走向杀人狂的心理路程,包含了人在长期封闭的空间会感到焦虑的精神状态的真实现象,用实际理论来进一步验证电影的真实性,因为戏外也可能发生,所以才会更加恐怖。

    惊悚片也越来越热衷于对精神病症候群的描写,表现主人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不健康因素,通过社会的困扰和生活压力的揭示,形成一种特定的表现心理的惊悚类型,儿时受到的精神重创,或者经历过重大事件留下的创伤,以及反社会人格等等,都涉及到心理活动。而心理是不可窥的,以及你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心理具有一定的私密性、隐蔽性,弗洛伊德表示:不再停留表现人的意识活动上,而是深入到深不可测的无意识领域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揭示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反映社会问题,和揭露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1999年上映由大卫.芬奇指导的《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的主角在对生活现状的不满长期压抑下诞生了另一人格,这个人格和本我怯懦的性格形成强烈对比,第二人格的诞生出自对本我的一种“保护”作用,最后因为第二人格,主角也最终大胆了一回,不再以失败者的身份活着,冲破束缚实现自我。相同的影片还有中国导演杜琪峰的《神探》。

    《告白》(2010年)里的少年因为童年缺失母爱,而想要引起母亲的关注,一直得不到母亲的重视,对他的打击非常之大,在他心中留下抹不去的阴影,爱而不得的心理使他将怨恨转移到了无辜的人身上。

    以上提到的童年阴影、精分、还有空间上的运用也可以起到心理恐怖作用,其中完全封闭的空间如《心慌方》(1997年)、《迷雾》(2007年)、《活埋》(2010年),大家必须共同协作来对抗外来入侵,最后“走出这个空间”。一个狭小的有范围的空间能直观地使人感到压抑、焦虑、不安,这些都属于物理空间,而另外一种属于心理空间,是真正将自己困在笼内受尽折磨,《致命ID》(2003年)中的麦肯因为童年受创产生了11种不同的人格,有医生、警察、司机、妓女、过气明星,11种人格互相残杀,最后只留下一种人格。

    以及《幻影凶间》(2007年)麦克为了搜集素材撰写自己的恐怖小说来到了传说中恐怖的酒店寻找灵感,房间里发生了灵异事件,其实这些事件是暗示了麦克对于家庭的愧疚,目睹父亲孤独终老,女儿病逝,他想要逃离这个房间,逃离他糟糕的生活,可惜他最后没有成功。这两部电影都是以“旅馆”、“房间”为表象,把主角内心世界具象化,看着主角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绝路。

    相似电影还有“小丑竟是我自己”系列,《小岛惊魂》(2001年)、《捉迷藏》(2005年)、《禁闭岛》(2010年)。

    其他:《人狼游戏》、《黑暗面》、《看不见的客人》、《逃离魔窟》、《夜行者》、《孤堡惊情》、《怪房客》、《蔷花,红莲》、《魔鬼代言人》、《噩梦娃娃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恐怖片的五种类型,你喜欢哪一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jv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