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鲁迅先生也曾抄写佛教经书,我心里一喜。因为自己和大文豪也有相似点了。
作为摘抄一族,我偶尔也会抄抄心经金刚经。不能完全弄懂,一知半解的混混时间静静心。可是呢,我周围所有人都觉得那是消极悲观的思想,固然他们自己也会求个阿弥佛陀,但是绝不会由衷地身体力行佛教戒律。他们总认为我是情路坎坷之后的灰心麻木。
客观地说,我并没有悲观消极放弃人生,我抄抄佛经是为了了解一下佛家思想,也并非真心虔诚于佛祖。根本都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佛学,却对此有如此偏见,人们都是偏执狂吗?如果真的本着求知的开放心态去学习和了解,就知道佛教也不消极的。
比如,瞬息万变、刹那永恒这种观念,早就应该根植于我们脑海中,但我们却忽视了它。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你追求过,拥有过,失去了,这是正常的人生节奏和宇宙规律。尤其是面对人生的失去、失败、失落。刘德华演的《失孤》里,他帮别人找到了丢失的小孩,但自己的孩子仍然不知所踪,最后他听到佛祖的话“缘来缘去”。能怎样呢?有缘时珍惜,缘来缘去不由人。
初一时候,我没去庙里拜。那时候庙里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燃烧的一炷炷香的烟袅袅升起,跪的不跪的,塞钱的不塞钱的,都把一年的大小愿望向佛祖诉说,看起来那么虔诚,用一个又一个愿望压向了佛祖压垮了寺庙。我也不知道该许什么愿,也觉得事不成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竭尽全力,有什么好向佛祖请求的呢。如果真的无缘,那又有什么好求?算了,一切随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