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樂不隨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所有的旋律都有人寫過了 可我們還沒全都聽過

所有的旋律都有人寫過了 可我們還沒全都聽過

作者: shaowen | 来源:发表于2015-10-12 15:39 被阅读530次

    在工作的日子裡,應該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每天利用RSS reader閱讀數百條新聞標題,再由其中打開少部分細讀。閱讀行為由此也大不同於從前,更有效率得多。

    社交媒體在近幾年經常被研究、討論,因為老牌媒體或廣告人發現閱聽者的目光都被引吸過去,有愈來愈多人在移動、用臉書打屁聊天的過程中,一邊接收各種新聞資訊。這等於是粉絲頁和朋友的動態訊息聯合起來,推送給每個臉書用戶不同的內容組合。我習慣稱之為內容串。

    上述兩種內容串形成的模式,都可以歸為一個專業領域較常見到的新詞:curate 策展。

    curator這個詞若從字典去查,會告訴你這是「博物館長」的意思,但在實際常見的文本中則大多翻譯成「策展人」,這或許是因為較早使用這個詞彙的,是文化藝術的專業領域。

    而今,打開Spotify官網中的招募頁面,他們會告訴你需要找的是「Music Curator」,而非我們過去老土的「音樂編輯」職務。

    我曾認真google過,想知道:到底curator和editor的差異何在?雖有不少人討論過,卻無一明確答案。我自己的猜想是,curate一詞開始被廣泛使用在數位內容行業,為了是要著重於強調「內容編選」的重要性。這是網路發展到今天,所有數位內容行業都關注的一個命題:如何最有效率地將優質內容,推送給不同背景偏好的用戶。

    對音樂的真心熱情是到何種程度,從他們設計出的產品能直接感受到。

    前文曾經提過,Spotify的智能推薦對我這樂痴而言,已經好得超乎想像。但這還只是其一,另方面同樣重要的是,能將「playlist」這種「內容串」的形式應用到極致,讓Spotify在音樂內容的「策展」上,超乎競爭對手豐富彈性。

    如果說我們將內容策展的趨勢,歸納為三種主要手段:數據演算、官方的curator、眾創(crowd sourcing),Spotify已經全包了。而且他們早就有意識的如此設計、規劃整個架構,並且搭配社群機制,能快速的分享任何一種playlist。

    用「playlist」的邏輯去看的話,過去我們說的「專輯」,也只是playlist的一種而已。Curator策展出各種情境式的,甚至例如能幫助你專注工作的「focus」播放清單。朋友間相互分享,或是你哪天心情來了,自編一個能讓你好眠的播放清單,公開出來,讓所有follow的人可以共同添加曲目。

    前些天我們那喜歡搞笑,在北京既開餐廳又玩樂隊的英國朋友(雙魚座)難得認真地說了一句:所有的旋律都有人寫過了。我心想:可我們還沒全都聽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有的旋律都有人寫過了 可我們還沒全都聽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lo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