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特在书里说:中年后的每次哭,我都感到羞耻,因为我哭,说明我无能。
坦白说,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就是不认同的。它将哭泣的原因解释的太具象。暂且不说中年后,哪怕是成年后,我们哭泣的缘由,也不仅限于在无能为力的事情面前。
当你能够把控自己人生的时候,“哭泣”更多的是情绪的叠加,以及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可以是排解压力,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无关紧要的存在。
上个星期的某一天,我与往常一般,下班回家便打开电脑,准备敲字。可当我认真想选题的时候,突然没来由地哭了出来,并且逐渐从最开始的默默哭泣演变为后来的嚎啕大哭。于是,我起身将门窗关好,帘子拉上,放一大包面巾纸在跟前,然后在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趴在桌上歇斯底里。
最后哭到抽泣,眼睛红肿,甚至反胃,但我依然觉得哭得很舒服。因为我清楚,在这个小房间内,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会打扰我,我可以放肆地哭一场。
大概过了15分钟,我感觉自己哭够了,便从桌上抬起头来。擦干眼泪,慢慢平复,接着出去洗了把脸,将门窗打开,坐回书桌前开始敲字。
你问我是否遇到伤心事了?
真的没有,就是那个瞬间突然很想哭。
之后我也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我想通了,其实并不是有什么东西刺中我。我仅仅只是需要一件事来排解心底积压已久的,不知名的,并且让人不舒服的情绪而已。而“哭泣”便是这件事最好的选择。
其实你我都很清楚,它并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它至少可以减少内心的不舒适感,继而整装待发,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面对这操蛋的生活。
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何尝不是哭了一路呢?
幼时会因为打碎一个碗,怕被父母责备,“哇...”一声哭出来;后来长大点儿,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便用“哭”来达到目的。
一次逛街途中,我缠着妈妈买了一瓶饮料,小孩子嘛,总是活蹦乱跳的,一不小心,手里的饮料往外洒了些,我当时就不高兴了,硬要妈妈重新买一瓶。她不允,我便打着“街上人多,她也不能拿我怎么样”的主意,放声大哭,有多大声叫多大声;同时搭配上独有的撒泼打滚绝招,最好将四面八方逛街的人都吸引过来围观,那她碍于面子,也必须得给我买了。
你看,这时候的我变成了一枚活脱脱的心机girl。
后来上大学,我便不愿再用哭来博得关注,寻找存在感,并且知道要隐藏情绪。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所以仍然停留在“知道要隐藏但隐藏不了”的阶段。
比如开学的时候,看着父母离去,知道不能哭,还是莫名其妙的哭成狗,所以管理情绪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因为怕被别人定义为脆弱的人,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学习如何调控情绪,做到不在众人跟前落泪,哪怕难受到不行。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很忙的,忙事业忙生活,忙自己世界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们每天同样晕头转向,四处奔波,更多的感受到世界灰暗的一面。
我说过,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讲已经足够艰难,所以他们没有理由再去探听你生命里的灰暗。
也许你咬牙说出了自己的痛楚,想要搏得一丝同情,别人礼貌性的安慰你两句,你立马觉得寻得知音了。殊不知这只是别人应付的一句话而已,一转身,各忙各;你是你,我是我。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生命个体其实都是被迫生活,多少有点不情不愿。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吸收足够的养分。比方说美好,比方说愿景,不在于能否抓的着,而在于它能让我们在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看到一丝丝光亮。
至于你说的种种不容易,不好意思,人人都在经历,不需要你再提醒。
每个人都倾向于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那些悲伤的事不必急于与人分担;因为根本无法分担,把它放在心里,自己去消化,无论用什么方法。
当下我感恩的部分是,终于可以在受了委屈,以及伤心难过之时,能够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平心静气地处理完所有的事情,然后回到自己的住所,再放肆地大哭一场。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个并不太大的房间,就像孙悟空为唐僧画的那一个圈,它似一道屏障,不论你在里头如何折腾,都不会被人叨扰。
这样真好。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应该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蔡康永在最后总结陈词的时候说:“在大城市里,你可以回家独自舔自己的伤口,这是我认为最棒的一点”。这句话深深戳中了我,并不是因为他探讨的大城市小城市的问题,而是“独自舔伤口”的这件事。
美好的部分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悲伤的部分则需独自吞食,虽然这是一个棱角不那么柔和的法则,却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一条铁律。
而“眼泪”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礼物。使得我们在夜深人静之时,可以将内心的不悦、悲伤、难过、疑惑、不安,以及种种不知名的情绪,通过痛哭排解出来。腾出更多的空间,去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放肆哭一场,好好哭一场,哪怕用了一袋又一袋面巾纸,也没什么可羞耻的。
我们终究要走向生活,偶尔夜深人静的一次放肆痛哭,会让你更容易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然后更加认真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