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很多方面都很可爱,可是咬人这个行为并不好,他可能在你抱着他时,趴在肩膀时咬一口。不明就里的父母会困惑不已。其实宝宝咬人,这不是针对性行为,所以我们不要拍打或尖叫而吓到宝宝。因为小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只能动用小手和嘴巴来表达需求。很多时候,这些小啃小咬是闹着玩的交流,有时候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情绪。当孩子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需求时,这些坏行为就会消失的。
方法
首先我们要追寻诱因,是什么诱发了孩子咬人打人,是累了、饿了、无聊了?
一、用事实告诉孩子,咬了会痛,轻柔慈爱给他看自己胳膊上留下的牙印。孩子咬人以后,立即向他演示这种咬自己的动作,这样他会把两件事联系起来。这种方法重在教育而不是惩罚,我们要注意态度和方式,我们希望的是他能学到,“看,咬了会痛。”
二、不要回咬它,经常有人建议回咬孩子,但这种做法实际并不明智,因为会告诉孩子,咬人没关系,必竟老爸老妈能做,那我也能做。
三、采用替代行为。例如有时候宝宝喜欢咬人或东西,是因为出牙导致牙床不舒服,递上牙胶和磨牙棒。或者在宝宝想要咬手时,用其他的游戏来替代,如“击掌”。
四、孩子咬人的习惯,也许是从其他小朋友那学习来的。有可能的话,限制他和其他小朋友待在一起的时间。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照样学样非常厉害。
有人会说,“别管它,它自己会好的。”这个方法的确可以抑制坏行为,但我们更希望教给孩子更能接受的方法,帮助孩子主动摆脱坏行为。这样有双重的好处,它会帮助自己发展出创造性的育儿技巧,还能让孩子知道你是有价值的人。那么慢慢的,我们会在孩子心中早早建立这样的印象,长大后,孩子也愿意向你求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