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缘家庭志愿服务培训,今天已经是第六课了。也是春节前的最后一课,出席的同学都排除了年关将至的忙碌,这样的学习态度值得表扬和学习的。
今天老师的教学特别的细致,课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先让两位同学现场模拟“咨询”,并提问了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再结合课件授课,然后让我们两两作对,一对一模拟咨询,并且让来访者和咨询师一一分享各种的感受,我作为咨询师,我的“来访者”是一位比我年长的姐姐,她大女儿十八岁,小儿子五年级,她咨询的是人到中年现下婚姻的一些困惑!
她开始向我倾诉,我挺懵的,还有点压力,毕竟我的生活阅历和经历相比之下都严重不足,这时候我认为我应该是更加谨慎的,所以我先是聆听,确实也是因为没有什么想法,更谈不上怎么去引导。
但是听着听着,我似乎想要给点回应,细聊到他们的生活日常。我脑海中似乎在拼凑画面,但我更多的还是自我代入,反观自己的生活中会不会是也是这样,因为她说:“她很爱学习,学习是为了幸福的生活”而我也是爱好学习的,比如参加当下缘志愿者服务,我就是好奇,也是为了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识而来,我想:“我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老师今天的课件有说到:做公益活动的界限第四条是只做局外人,不陷入纠缠。所以有些文字虽然很好理解,但真正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很难。这也是我今天培训感触最深的。
我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感受,老师再次结合课件内容做了分析,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并且再次请出有相关经验的一位老师和我的“来访者”做辅导模拟,虽然还达不到教科书式的教学,但他们的演练中,我看到了别人是怎么做到耐心倾听,如果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的。
再加上其他伙伴的提问和建议,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交换了彼此的建议和看法。原来“咨询”是这么的深奥又有趣。
今天的“咨询”,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听书app上听的一本心理类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觉得他自己一无是处,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在朋友的建议下去看心理医生,但开始他并不是主动要去,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咨询下,他慢慢的发现自己,重新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书中心理医生很多时候是听蛤蟆先生说,并适当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反思,去感悟,去发现自身的问题。
所以总结以上,“咨询”的核心是如何做到有效聆听,让来访者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出:“对对对,就是这样子!”的感叹,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作为“咨询师”的我们要做到有效倾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捕捉到来访者的需求,结合专业的学习,以及更多的实践,去帮助他人发现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