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儒家到儒教

从儒家到儒教

作者: 朦胧之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8:48 被阅读0次

                                               从儒家到儒教

        这两天在看《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自认为这本书还是比较不错的,能丰富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实刚开始我带有“哲学”标题的书是不感兴趣的,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哲学都是晦涩难懂的,很多理论都是很拗口的,读起来费劲。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看了《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很是不错,所以我感觉能写的出一本好受的作者,他其他的书一般来说都是比较不错的,应该读一读。

        此书我还没有看完,刚读完第一部。读书学习要输出,才能加深学习的深度,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读书不求甚解的人来说,更应该这样做

        本书是以古代中国大统一社会为背景,讲述大统一社会下哲学问题的产生和演化,与一般单就哲学而讲哲学的书籍不同,没有太深奥的学术性,仅简单介绍哲学的演化过程。书中讲述古代中国哲学演化的两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开始,经过东汉、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是从宋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每个周期,又可以将哲学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建立期、庸俗期、反抗期、和变异期。

        而我今天做读书笔记就是简单的介绍下儒家思想如何演变为儒教的,政教合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有人说古代中国不同于西方有截然不同的教权和皇权之争,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确切的说古代中国也是有宗教和皇权的,只不过不像西方那样有激烈的权利争夺,因为古代中国宗教的建立之初就是为政权服务的,也就是所谓的政教合一。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现在我们看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有莫大的功劳,似乎是历史大势所趋。这是在大历史时间视角上看的,若是回到历史深处,会发现,秦始皇建立秦朝到崩溃,其实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十几年的时间,对于之前生活在六国的人来说,仿佛就如同昨天一样,所以在当时的人看来,统一才是异类,诸侯各国的分裂才是正常。所以才有陈胜吴广登高一呼,秦朝迅速瓦解的事情出现。

        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大家虽然嘴上称汉高祖刘邦为皇帝,实则在心理认为这无异于春秋争霸时期的霸主,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所以韩信向刘邦索要齐王封号时,就想象自己如同辅佐公子小白一样的管仲一样,辅助主上称霸而已。但是,事实上刘邦想要的如同秦始皇一样,是对全国范围内的绝对统治,而不是名义称臣。是的,刘邦当时武力足够高,获取政权的统一是暂时的,但是暂时的意味着不稳定,因为刘邦是混混起家,凭什么你能当皇帝,其他人不能呢?这就涉及到一个统治合法性的问题,若是这个问题不解决,汉朝就有统治的危机。

        在汉朝初创时,实行的是与民休息的策略,也就是黄老之术,这是充分让民间发展经济,人们获得了稳定的生活,开始适应大统一的社会,但是刘氏为什么能当皇帝,这个问题是一直没有解决的,所以刘氏统治的合法性一直是存疑的。

        直到汉武帝时期,这个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如何解释刘氏统治的合法性,便是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是的,有事者,为了攀附权利,变会为当权者营造各种说法。这个时候的公孙弘就是这样的,为了迎合皇帝需要,将《春秋公羊传》奉献给了皇帝,从此后续开始了皇帝的神化运动。这个时候虽然还是打着儒家的旗号,但是实质上儒家已经开始变质,尤其是当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并将自己的《春秋繁露(杂谈)》呈献给皇帝的时候,标志着儒教诞生,尤其是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在国家范围内开始了洗脑运动。

        这个时候的儒家,其实质就是借着儒家的壳子的一种宗教了——儒教。春秋是的诸子百家包含儒、墨、道、法、名、农、杂、阴阳、纵横、小说等,如同现在不同学科的分类,研究的方向不同。当时孔子提出的儒家,主要是研究伦理和历史学。不过由于战乱和秦始皇的焚书以后,诸子百家著作有不少遗失,这就给后人留下太多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了。董仲舒便将儒家学说加以整改,融入各家学说,把儒家塑造成解释宇宙的学说,当然也包含讲述天地人的运行规律,妄图解释世间一切,当然了,由于给刘氏当皇帝塑造了合理性,收到皇帝的青睐,儒教便在全国推广。

        从次以后官员的选择,主要是看是否了解或会背诵儒教的这些书籍。这就是儒家学说到儒教的演变。从这个演变中我得出了这两个感悟:

1、事务的发展不会以人的喜恶为标准,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2、作为个人若是不想被历史所抛弃,一定是要学会革新,否则易逝。

相关文章

  • 从儒家到儒教

    从儒家到儒教 这两天在看《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自认为这本书...

  • 佛教、佛家和佛学

    陈来先生在一篇讲稿里就“儒教、儒家和儒学”三个名称概念做过很好的阐释。 他讲:“儒教、儒家和儒学”三者一般是可以互...

  • 儒学之祸

    儒学之祸害中华,真不能说是孔老夫子的错,儒家和儒教是有区别的。 即使是董仲舒的大一统,也没有说让儒家成为儒教...

  • 儒教和儒家2019-02-13

    儒教和儒家 关于儒教的歧议,关键在于定义分歧。儒教之称,或侧重于文化教育,或侧重于道德教化,或侧重于制度,或侧重于...

  • 《再言儒教》

    1-古书实有儒教:三教曰「儒释道」,以儒教为首;儒教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行忠孝于人伦,敬神明于天地,重三才之汇通,...

  • 悦读社发言(185)

    儒家思想如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读后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列文森最重要的著作。本书讨...

  • 从儒家到道家

    刘安和《淮南子》 《淮南子》一书主要持道家观点,杂糅各家。 这本书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不但认为美丑可以转化...

  • 法家和儒家的矛盾在于没有承认社会分工

    法家是统治者的哲学,儒家是被统治者的哲学。所以儒家成了儒教,源远流长,但法家也没有在与儒家对抗的历史长河中消失,而...

  •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10

    儒教是靠五经立论,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来阐明儒教的内容,孔子的最大功劳就是整理了五经,形成了儒家...

  • 讲讲儒家思想的事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儒家到儒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qv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