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小爬
向来不追韩剧,却被一部《请回答1988》感动;
昨日偶然观看央视刮起的一股清流之风——《朗读者》,恍然敲动心灵;
倘若我坐在观众席里,去感受高而不冷的浓浓文艺风,会觉得自己太过于“落魄”而自惭形秽,就像是犯了错的小孩不敢言语,在当下自己也似乎已悄然变成了急功近利之人,却将精神世界的追求丢掷一边,忘了读书的根本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请回答1988》和《朗读者》请回答系列中看完《请回答1988》,仿若过了半个世纪,前一分钟听到羊咩声捧腹大笑,继而又是泪点低的泪如泉涌。这是一部温情剧,比国产剧提升的不是一个档次,将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及亲情、友情展现的有意思又发人深思。每一个家庭都各有特色,每一个人都真诚且善良,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该有的真善美。
由董卿制片主持的《朗读者》播出后,在国内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杭州作为该节目播出后第一个抵达的城市,朗读亭迅速成为爆款。朗读或许真的是学生时代干的事,中小学时期喜爱朗读,大学偶尔还有朗诵比赛,却不如校园十大歌手、男生女生等更为受欢迎;在被大力追捧的真人秀节目霸屏的今天,《朗读者》能够脱颖而出是社会、文化的一大幸事。朗读的是文字,传达的是情感,生活乃至人生。所以文学、朗读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请回答1988》和《朗读者》虽然一部是韩剧,建立在韩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另一个是国内综艺类节目,是在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中产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形式,但我认为它们有着共通之处。
1 人应当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即出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请回答1988》中住在双门洞的5户家庭经常上演着温馨的场景,皆已中年的爸爸妈妈们对邻里的友善和帮助,高中时代的子女们对朋友的真情和关心,父母对于子女的深沉的爱和呵护,尽管物质条件不够丰厚却满屏都是浓浓的家的味道。人未长大之前也许是不谙世事才显出真切,长大之后却因世事变化思想改变而忘记初心。但双门洞的父母们没有忘记,荣获“北极光”杰出翻译奖今已96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没有忘记,每每到动情处都是热泪盈眶,这不仅是还有一颗年轻的心,更是一颗赤子之心,是人性的美妙之处。这些也许是贪婪、自私的人无法体会的,当人的境界一提升就很少会办被他人诟病的一些愚蠢之事,更愚蠢的是自以为高明还不听劝阻。
《请回答1988》和《朗读者》2 有人之处便有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研究涉及神经学、认知、人格、人际关系、行为、情绪、变态心理等诸多领域。没有接触它之前我对它的认识非常狭隘,因对人性感兴趣便觉得心理咨询也许可以帮助到,而咨询仅仅只是心理学的一小分支而已。我在公众号的第一篇文里说过:“人性之事,哪怕百年,甚或千年,都是相通的。”我现在想说,人性之事不只在于时间跨度,还跨越了地域、文化、国界。心理学既然可以从西方传过来并在不断的蓬勃发展中,说明人的基本心理是不受国界影响的(大部分,严格意义上会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不管是《请回答1988》还是《朗读者》,传达给观众的触动是人性的光辉,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心底的那根弦往往是在同一个点上被撩起。
《请回答1988》和《朗读者》3 其他的几个小点
(1)重新定位读书。
“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息。”“现在是看文凭的社会,得混个文凭出来。”“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读不读无所谓,拿到文凭就行了。”这些话听的不少,也许很多大学生也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混沌度日。《朗读者》会告诉你,你真的读书了吗?读书和文凭不划等号,读书提升的是个人修养,打开格局,读书也应该成为一种个人习惯,不只是为了卷子上的那个分数,而是成为一种享受。文凭代表着一段读书时代的终结,但读书和学习本身并不会终止。希望全民阅读的时代可以早些到来。
(2)对孩子的培养。
各人有各人的路,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都是我的好孩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殷切期盼着孩子可以出人头地,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品格和心性,书读的好不好不是你能决定的,但孩子的个人修养是可以塑造的。《请回答1988》里德善成绩差,但父母并没有一味责骂而是给予理解,并且培养德善良好的心性。文凭、成绩、工作都只是你的外在标签和身份,对自己的真正认同感应是缘于内在对自己的欣赏。父母告诉我,我是一个善良温厚举止礼貌的孩子,我是一个真诚待人友好的孩子,我是一个可爱美丽有意志的孩子.......自尊的建立往往在于此,认同我是一个怎样真实的人,我不差因为我有对自己稳定的评价,而这个评价不是对外在身份,而是内在自我,这样我去到哪里我都是有信心的。
(3)试着慢下来,不要忘记阅读和学习。
《请回答1988》和《朗读者》我是小爬君,感谢你的关注和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