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凌晨三点,中秋佳节的凌晨三点。
没睡觉,也没下楼,窗外没有月色也没有路灯。我看不见外面,当然也不好奇。打破宁静的是塑料瓶子被踩得呲呲响声。
原本心绪不宁的时候,最听不得这种寂静里冒出的急刺刺又不悦耳的声音,然后今夜却觉得这种人间真实的声音很治愈焦躁的内心。可能是因为夜里风凉,吹灭了心头不知名的火吧。
然后人醒着,总是要想点什么事情的,即便没有烦恼思考也比刷抖音让人安心不是吗?
那就从外面的拾荒人开始吧,我猜他是个老者,因为从小见到的便是如此。然而,我很快就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武断。
爷爷奶奶种了大半辈子地,后面和我们住到城里的出租房,勤劳了半辈子的人,只是带带孙子又怎么会坐的住?记忆中那时候弟弟也还很小,不过也上学了,那时候零花钱不很多,基本是小孩子从早餐或者偶尔在外面吃的午饭钱里抠下来的,所以周末要是想有零花钱只能是靠隔辈亲的宠溺了。
为什么想到这个插曲呢?是因为对捡废品的印象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十年前,城里乡下都在大片大片建房子,小县城也是天天可以见到的,建房子就会有废品,我那时候上了中学不曾参与,只记得弟弟喜欢捡铁钉,大概是因为这个能卖的多些零花钱吧。
由家里最小的家伙发现“商机”,奶奶紧随其后,后来祖孙俩还想到用吸铁石提高效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打工与务农,还有这种有趣味的赚钱方式。那时候自己不赚钱,不懂想方设法得几两碎银的心酸。
再次关注捡废品的这件事是大学假期在餐饮店兼职。暑假是年轻人的盛大节日,有闲有钱有朋友,夜晚也不如白天暑热难当,正是他们休闲娱乐“放松”的好时光。也因此,餐饮店经常到了快打烊的时候还有年轻客人来,吃吃喝喝一两个小时再尽兴而归。
在等待下班收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老人去到店里要主动帮忙倒垃圾。刚去不明所以,怕老板觉得自己偷懒会下意识说我们自己倒就可以,经老板娘说才懂那些老人是想要些纸壳子和饮料瓶去卖。因为经常晚上会看到,所以有意无意会关注到一点。后面有一天下午开工前吃饭聊天老板娘说到,前一天晚上有人把店门口装好的酒瓶子全拿出来把纸皮扒走了,酒瓶子摆在台阶上整整齐齐,猜测是个拾荒的老太太。
说到这个老太太,我们不知道她多大年纪,我也没有亲眼看监控,听她们描述我直觉是个佝偻了背的瘦小老太太,背上背个小孩子,想着可能挺健朗(当然现在不明白这点推测,因为如今早已懂得了穷人总是拥有与体型不相符的坚强),传说监控还是早起的人传出来说她每天三四点就背着小孩拉着板车出来捡废品,说是捡其实想想附近的商场和餐饮街就知道是需要翻垃圾桶的,厨余垃圾夏日里发酵有多臭?又想到自己奶奶及其爱干净,就是和孙子捡破烂太脏了也是不要的,然后却有人专门去翻。
这一次,比上次无知到觉得有趣多了一点新的感受,觉得同情,觉得她们比务农的爷爷奶奶和务工的父母更加辛苦,让人听了心里有点发酸。那瞬间,突然就觉得上学时候去到教室里乞讨的人不可怜了,真正可怜的人是没有工作也要去工作的,想方设法每天去辛苦赚钱,而讨钱的人或许根本是知道自己即便要不到也不会饿死。
再后来,爸妈辛苦存到的钱,姑姑姑父帮一把,我们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条件暂且不说,好歹有了自己稳定的居所,把爷爷也带到城里一起生活,一大家子人总算住到一起了。
生活还在继续,农民因为年纪大了可能不会再种地,然后有父母子女要养的人却不能不打工。我们虽然有了可以一家人住的房子,却没有多少可以真正相聚的时间,一年最多不过一个春节,若是中间父母回家了多半不太可能是多好的消息。
爷爷来了城里,没地种了,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不懂也不舍得享受,总觉得自己还能帮到自己孩子,即便老了,即便身体不好,也依旧要干活。刚去城里,爷爷做过工地的临时工,其实吃不消但是只要有活就去干,大热的天偶尔买瓶绿茶喝都心疼的不行,早上总是两个馒头,午餐说是六七块钱饭管够的快餐,爷爷说起来的时候笑嘻嘻的,似乎很是满意。
因年轻时候家里实在是穷,奶奶管家甚是严苛,对爷爷更为如此。后面,奶奶心疼爷爷了(可见工地的活对这个瘦弱老头来说多辛苦),说让找点轻巧些的事情去做,恰巧爷爷交了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也是个瘦瘦小小的老头,我叫他徐爷爷。徐爷爷在城里住的久,年轻时候据说是当地的能人,做过什么支书,说有条马路名明年开始需要人扫,介绍爷爷去做清洁工,工资不高,对老人来说补贴家用也不用那么辛苦,我觉得挺好的。
在还没有干上清洁工的时间,我放假教过爷爷骑电动车,爷爷好学但毕竟六十多岁了,年轻时候也不会骑单车,半天下来确实学不会,我也怕爷爷摔着,两轮车学习就此作罢。后来,开学之后总是半年回一次家,那时候爷爷奶奶也不会视频电话,偶尔打电话聊的不多,只知道爷爷还是会去做工地,家乡有老人去世也会被请去吹喇叭(爷爷年少时自学来养家的),再有时间也不知道老头老太太在家还会想什么办法去搞钱。
又是一个假期,回到家才发现爷爷买了个小电三轮,忘了最初是不是就开始收废品了,但是后来爷爷就靠着他的小三轮收起了废品。看爷爷喜欢,我们也觉得比起其他事情自己做事自由比工地好,老头老太太天天在一起也开心。
从这之后,不怎么回家的我接触废品也多起来了,发现卖废品还是小孩和老人为主。小孩依旧是低年级小朋友赚零花钱,老人都是头发花白脊背弯曲的高龄老人。当然也有另外,有的小孩是帮父母卖工地上拉回的废品,有的中年父母也工作便利捡的废料补贴家用。这之后,我觉得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不一定缺钱但是都不富裕,鸡肋般的收入大家也都很看重。
年轻人可以出卖劳动出卖自己热血的青春去换取报酬,而老人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废品对老人来说就是收入源泉,对有经济压力的普通人来说起码也是节约。如今我也会把快递盒子攒在并不宽敞的出租房里是不是买个五块十块钱。
话题回到开头说的拾荒人,为什么猜他是老人,原因也就是因为孩子和职工晚上不会出来捡废品。为什么我又会说自己武断呢?因为我想到最近一次注意到捡废品的也是在楼下,一个中年的大叔,三十岁或许不至于,但是也不太像是到了退休年纪的,答案无法得知,只能说出来他看着挺年轻。
如今大家出门都行色匆匆,我工作之后也没有了以往的好奇心,关注到大叔也是因为他年纪轻却大白天翻垃圾桶捡瓶子,觉得不太至于。
可是真的不至于吗?我走了不到一百米,忽然想到了现在到底有多难,我自己不就失业三个月了吗?疫情此起彼伏,这几年从来没有真正结束,上市公司都在裁员降薪,普通企业自身经营艰难,对员工负责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随时可能失业,物价却又要开涨,试问没有收入又要怎么生活呢?
我这样没有结婚,暂时也不需要养父母,没有贷款要还的人,失业三个月已然有点吃不消,那些家中顶梁如果失业又会怎么样呢?经济乐观的条件下,人还想着体面,想着发展,想着远见;可经济消极,不低下头颅,找到自己能找的每一分钱,白白坐着浪费时间有何意义,心里不会和油煎一样难受吗?
写完这篇文章,突然觉得不再焦虑了。人们赚钱最初就是为了生活的,找好工作,为了更好生活;如今就业环境不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依旧要生活。努力是为了抓住机会,而机会不存在的话回到原点也只是顺应自然,初衷依旧没有变。
每一个拾荒人都是我们,我们也都是拾荒人,大家都一样是为了生活,只不过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我们捡着不一样的垃圾,只不过时机好的时候我们可能捡的多可能捡到金子,时机不好就捡个温饱。总之生活是基本,生活好是劳动人的努力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