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可靠消息,截止2019年4月6号中午12点,上海市实验学校的网络报名人数已突破11300(并非3万)人,录取率从五年前的1.8%降到如今的0.46%,而在上海,2018年985大学的录取率也有5.33%,哪怕是世界上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录取比率也在1-2%。
相比之下,人来疯式的神校入学申请,应该可以申请专利,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吧!!!
这一人造奇观,怎么说也可以载入史册啦!
公民同招的号角之下,如今的上实,一方面成了有名的神童学校(学制短、牛娃多),另一方面也为家长提前检验孩子智商(零志愿、免费考)多了一条出路。
有人预言,基于去年谨慎选择民办的数据参考,和今年报考上实的人数爆棚,本届幼升小家长更自信,胆更大,心更宽,在各种机构的扩张营销和集训套路的怂恿下,今年民办的报名数额将明显多于去年。
那些辛苦审核面谈的老师们,在每年越来越丰富的网筛面试经验中,应该也会像国内某些应接不暇的三甲医院的医生一样,锤炼出傲人的业绩,比看生成八字就能预言婴儿未来,靠抓阄就能预测孩子职业的江湖法师更精准、更专业,并由此丰富简历,一跃成为教育界的伯乐和专家。
大部分等待开奖的家长们,就好像一位产房前焦急等待的父亲,对孩子期盼的喜悦,远远大于对受苦妻子的怜悯;对孩子性别的渴望,又远大于对孩子健康的奢求。
大部分被赋予资格的孩子,更被神话到了无法描述的仙境,却不得不立刻去面对生死未卜的下一个陷阱!!
好在有孩子出生,大部分结果也都是欢喜的;
可是大部分网筛的录取结果,却像极了中国男足的前世今生:关注的人越多,结局往往越糟糕,明明没啥希望,还幻想奇迹会出现!
所以,有时候在努力中的等待,朝着梦想奔跑飞翔的感觉,反而格外令人留恋。
人生有太多等待,我们不得不学会等待,还要学会习惯于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等待。
事实上,上实网筛结果的胜出,只是初步的门票到手,关键还要看机考和面试。有些闯关游戏,需要运气,更离不开努力和拼搏。
我们为自己白白写好的包装精良的孩子的简历没处投递而遗憾,为小幼苗刚起步就要面临比高考还残酷的杀戮对决而喊冤,为辛苦培育六年却还在普娃渣娃徘徊的宝贝(其实是父母自己)而不甘。
等待有结果还算是幸事、更多等待也许会让人倍感遗憾,空欢喜一场,甚至悲伤一世。
尽管进不了上实,还可以冲私立、报公办,因而大部分家长的紧迫感和焦灼心不至于那么严重,但作为最低升学率的贡献者、基数庞大的陪考踌躇者、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龙蛇宝宝的家长们从来不孤单,即便组团发泄、建群吐槽也难掩身心的不安和憔悴。
接着开始思考人生。。。
小时候不考民办的自己,现在不也停滞着事业的追逐?选择陪娃奔跑?
家里上实毕业的亲戚,现在不也一样继续努力?为孩子支付着高昂的学费?
后来民办毕业的同学,现在不也在为要不要跳槽而烦恼?为孩子的未来而担忧?
上实的网筛如果不是从娃的颜值比拼到父母的职业,也是从家长的写作能力考到阅读理解和文字精简水平了。
当然,也反映了学校对整个家庭乃至几代人教育理念、育儿观念的重视。
不论结果如何,这场选拔牵动了无数教育工作者和本届甚至更多届父母的心,更为低升学率选拔开创了优秀的模板参考。
当家长们纷纷感叹时间如梭、岁月匆匆,从孩子蹒跚学步到初入园所,从不适应集体生活到每天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出园后被鸡太苦),孩子似乎还没好好享受美妙的幼儿时光和懵懂的童年时代,就开始要步入极具节奏感和使命感的学业生涯了。
也许成长,真的不是一场赛跑。
我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或者说,为了让孩子能赶得上其他孩子的步伐,开始备战幼升小到如今「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焦虑,是不是也该抽空和孩子聊聊天,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捕捉孩子在生活中未知的潜能?
我们为了弥补孩子在到达终点的差距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思考自己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带给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和对孩子学习兴趣习惯上的培养,是否将来真的就能如孩子所愿?
教育,始终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人各有异,别人家孩子的成长过程未必就是自己孩子适合的。
也许也真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进入「尊重个性差异,挖掘智慧潜能」的学校,也并非进入其他学校的孩子,才识就得不到发挥。
教育专家会懊恼,高学历父母也会为孩子的升学而烦恼,可是他们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对孩子美好期许或许是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在孩子身心关怀方面:身体强壮、热爱阅读、有理想有抱负、热心公益、热爱生活、勇于挑战……
人生的路还很长,请为这段经历点赞!
为孩子们加油!为父母们助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