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安排。
去年12月16日,我在沈阳培训结束,本来想去老北市走走,感受一下老盛京的风情。因为天太冷,手机很快没电了,所以改签提前回来,没成想逃避了沈阳爆发的那波疫情:去韩国整容的那位老太太在沈阳四处溜达,传染了27个人。
老北市,在二三十年代,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齐名的商业娱乐街。历史遗迹众多,老北市是老盛京的文化灵魂。沈阳,上大学时呆了几年,不太喜欢这座城市。那时候沈阳的城市卫生不好,尤其是铁西那片,路面上经常浮着一层煤灰;沈阳温差很大,冬天冷得直跺脚,夏天热得没处逃,在海滨城市长大的我很不适应那要命的干冷与燥热;再一个,让我反感的是,沈阳人太爱骂人。那时候服务行业也不太讲究优质服务,经常看见公交车的女售票员和男乘客对骂起来,东北人的彪悍在沈阳这个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
工作后,这么多年,我常来沈阳培训,做短暂的停留。可一看到熟悉的街景、听着熟悉的地名,还是从心里头觉得亲切。最喜欢坐着公交车,靠着椅背儿,闭上眼睛,听着沈阳人独具特色的口音聊着家长里短,人与人之间亲近得很;要是问路,沈阳人的热心肠让人倍感温暖,告诉你“剪直走”,实在不行,领你去也不在话下,绝不会出现明知道偏不告诉的情况;吃饭时,我喜欢去街边的小馆子,点一盘花菜、一碗鸡蛋膏、两个吊炉饼,或者一碗抻面,加个卤蛋,口齿留香之间,仿佛又穿越到了学生时代。
两个吊炉饼,一碗鸡蛋膏,就吃得很愉作,愉作,说句沈阳话。那时候,每周只休息一天,我会借同学的自行车,从学校骑车去瞎转,皇寺,北市,市府,累了,就坐在市府广场的草坪上歇一会,双手拄着草地,仰头看天上飞的信鸽,一圈,一圈,嘤嘤嘤地响着鸽哨音,岁月是那般地静好。
那时候很穷,在沈阳呆了好几年,竟然没舍得买门票,去沈阳故宫和大帅府去看看。直到好多年以后,我才算补上这一课。这两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很有看头,一个是满清文化,一个是民国风情。
沈阳故宫大政殿虽然,我嘴上还是说不喜欢这个城市,其实这座城市潜移默化之中还是走进了我的心里。当然,现在的沈阳今非昔比了,卫生状况好了很多,好像也听不到那么多骂人的声音了。听说,北市场那里重新修过了,老盛京风情一条街,没去走走,心里多少觉得有点遗憾。
那次从沈阳回来后,单位紧急调查12月14日之后在沈阳停留的人员,这时候我才庆幸,幸好没去老北市,那里人多嘈杂,后果不堪设想。
庆幸之余,暗自惊叹,果然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20210525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