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浸染在文化多元的北京,我并未期待,回到小城市,能遇到一位女孩,精神交流,互相启发。
我们有较好的文化底蕴,相似的爱好,较深的洞察,甚至可以用英文微信聊天。
因珍惜,自然而然,这段关系,就在双方的浇灌中,迅速成长,甚至有点迅猛。
她说她看到了希望,幸福终于要来临。
习惯于追求女生的失败经历,我从未如此强烈而深刻的被一个女孩爱过。
我,相对平和,施予的浇灌,如涓涓细流,而延绵不绝。
她,冰火两重,感情的敏感,如喷泉冲天,又飞瀑直泻。
我们学习到很多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相信类似的精神价值、互补的性格是良好的组合。
我们也学习到:没有纯粹完美的爱情,也没有爱情会让人永久沉醉,无论起初多么的相爱,都需要双方,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不断的浇灌爱情,不断输送能量。(见我简书第20篇《瑜伽的坚持与爱情的经营》)
然而,我们两人从小的经历,各种的社会关系,成为横亘在爱情路上的障碍。当出现两难,是否为爱情,而对抗其它的社会亲密关系?当感到不安全感,是抓得更紧,去饲养不安全感,还是激发本来就圆满具足的自性?
当业力之风吹起,人们还是犹如羽毛,随风而飘。
这段恋爱,在维持了48天后,结束。
有趣的是,我们关系的各个阶段,常有注脚,互相分享的最后一篇心理学的文章:伴侣决不是替代你的自我功能的工具。心理学家说,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是想说,我们本身就是100分,遇到的谁都会更加的完美,只不过是150分和200分的区别。但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都是足够的。如果没有伴侣,你是100分,有了伴侣你会更加完美而已。
一条来自国外瑜伽士:
Never become attached to individuals; they are only small windows into the universal. Remember the universal. Thank the individual but remember the universal. Be grateful to the individual but don’t become attached, don’t become possessive and don’t be possessed.
一起读的最后一本书《小女生职场修行记》,
我看到她微信签名改成书上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摘录: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一份合理合法的情感都是应该去好好珍惜的,这叫惜缘;但正因为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执着,这叫随缘。到底你们会最终拥有什么样的伴侣,这还是取决于你们各自种下的相关的种子,不相应的种子、不相应的缘,强扭也扭不到一起;相应的种子、相应的缘份,该聚首的终归会聚首。
几点感想,顶着被吐槽的风险,分享给恋爱中的朋友。
1、以前有朋友提醒过我,感情发展太快要小心,我不置可否。但是现在想来,从能量的角度,阴阳合一,速度过快,去承载关系的能力积蓄不够,会导致坍塌。所以,让爱情飞多一会儿,果子成熟后再摘。 令一段关系良性的成长,不要揠苗助长,可以设置一些时候,双方完全不联系,也许会发现,双方的感情,会比用紧紧握住的方式,更牢固。
2、对于婚姻,我们年轻一代,接受到西方自由的生活方式,对婚姻的定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父母无权干涉,我也曾想过放弃父母的荫蔽,两人过生活,哪怕更辛苦。如今传统文化回归,其实个人福德的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父母的,与父母的矛盾与对抗,不但是切断福德来源,还要损耗本有的福德,而所谓的福德,会体现在你的工作、生活、与他人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所以当选择进入婚姻,要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各方面和谐,要么就不将就,不一定要结婚。
3、再说无常,以前在印度瑞斯凯诗,Swami举过例子,在热恋中的男女,每天互相说100次“我爱你”,随着时间的进行,一方说的次数,从100次,到80次,到50次,到20次,当减到5次,ta就觉得为什么另一方没有以前发的次数多了,是不是对方不爱ta了。Love,becomes a complete love when you feel you are satisfied with the notion that you are being loved by the other side。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也说,亲密关系里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把事情视为理所当然,而事实却是我们总是被各种条件受限,被各种因、各式缘所牵,引发我们的情绪甚至思想,一直都在变化中,例如荷尔蒙,或者,茶里的糖放多了。明白这一点,就不会过度期望,而生执着。
也不要陷入二元对立,不执着,并不意味着反爱情,不意味着不要爱情。当爱情到来,就真心以待,珍惜当下。犹如我手中握着的咖啡,也许就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杯咖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