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午放学,儿子说想吃汉堡,偶尔吃一次也可以,我就带他去了,娘俩正吃着的时候,旁边来了一家子,孩子、妈妈以及姥姥。
这孩子之前要了几个小蛋糕,吃了3个,还剩3个,结果来到汉堡店门口,非要吃薯条。
坐稳当后,当妈妈的立马拉下脸,认真地对那孩子说,“你怎么那么自私,要了小蛋糕就要吃完,你又要薯条,想要什么要什么,太自私了吧。”吧啦吧啦说了一通。
孩子望着坐在对面的姥姥,除了被动地听,什么也做不了。
等薯条端上来,姥姥给他蘸好番茄酱,他一根接一根地吃薯条,渐渐地有些开心了,一会对着姥姥想手足舞蹈;马上想起旁边的妈妈,怯生生地转头看一眼妈妈的脸,紧接着就把自己收敛起来了。
看这位妈妈始终严肃的脸以及孩子看她时胆怯的眼神,想必这位妈妈平时对孩子很严厉,经常对他进行各种批评教育。
孩子不就是想吃点薯条吗?至于那么上纲上线给孩子扣“自私”的大帽子吗?
我以为,三岁的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不过份,都可以买。而因为吃薯条这件小事,不断地数落孩子“自私”,显然很不妥当。
鼓励孩子,永远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第一步,而对孩子不断地批评、扣帽子,只起到不断打击孩子积极性的作用。
总是不断地对孩子说这不行那不好,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说,“你不行。”
在这种长期的打击下,孩子势必会越来越不行。
02
早晨在外面陪孩子吃早餐,儿子在那里乖乖地吃饭,喝粥、吃油条和鸡蛋。
对面坐着一对母女,从我们坐下到孩子吃完离开,这个母亲就没有停止过数落女儿。
这位母亲,一看就是做事干净利索的主,短发,衣着整齐,从头到脚收拾得干干净净,只是她的眉始终皱着,一脸不满意的神情。
只见她的一双利眼,紧紧盯着女儿,同时嘴里不断地催促,“吃快点,别吃得那么慢。”
我仔细一看,那位女儿个头挺高,大约已经上了三年级,吃饭的确慢得可以,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还慢条私理。
儿子在我的鼓励之下,吃完了整个鸡蛋,喝的粥也眼看见底。
那位母亲看见了,趁机教育女儿说,“你看人家,比你还小,吃饭比你快多了。你快点吃。”
儿子听到表扬,美滋滋地,吃得更快了,很快就吃完了,然后背起包去上学了。(学校就在我们小区里)
那位母亲坐不住了,开始大声嚷嚷,“你吃快点,你看人家来得比你晚的,都吃完了。我说你怎么那么磨蹭,吃个饭跟小鸡啄米似的。快点吃。”
那位女儿被说得一脸不情愿,慢吞吞地剥鸡蛋,好像电影里的慢动作一样。
那位母亲此时已经到了忍耐地极限,夺过女孩手里的鸡蛋,“你看看你,这么没用,剥个鸡蛋都不会剥。”
很快,鸡蛋剥好了,她强迫着女儿吃下去,终于把这一顿饭吃完了,她怒气冲冲地拽着女儿上学去了。
为了吃一顿早饭,把女儿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不但女儿不开心,她也充满了焦虑。
其实,我的儿子吃饭一直挑食,鸡蛋黄从来不吃,但在我的不断鼓励之下,渐渐克服了挑食的毛病,现在才什么都吃。
想必,那位女儿是从小被数落到大的,本来身高体长、长得秀气,却被她的母亲说得毫无生气,一脸郁闷的样子。
她的母亲叨叨她吃饭慢,于是她吃饭越来越慢条斯理,三年级的孩子吃饭竟然还比不上一年级的儿子。
03
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也是这么教育我的,而我果然像她说的那样,干什么都不行。
母亲做事干净麻利快,三下五除二,所有的事情都干完。
从小到大,她总是嫌我这嫌我那,瞧不上我做的一切,经常当我的面夸邻居的小女孩怎么怎么勤快,还经常说我懒。
我记得我也曾努力过,做过家务,洗过衣服,但从没有得到母亲的表扬。
记得母亲把我叨叨烦的时候,小小的我愤懑地对她大吼“我做什么你都不满意,你就从来表扬过我。”
努力了没用,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是干活没用,反正我就是懒。
从此,索性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只埋头看书学习,而这是我妈唯一认可我的地方。
所以,我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而对洗衣、收拾,充满了反感情绪,就是不想做。
所有对于洗衣、收拾的乐趣,都在儿时妈妈的叨叨声中,随风消逝。
结婚后,不得不做这些家务事,真的要打十二分的精神,才能鼓起勇气去做这些琐事。
这对我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做家务活的抵触心理,让我的家里总是处于乱七八糟的状态。
有时,我也发现,把衣服洗得干净、把家里收拾得整洁,心情也会随之焕然一新。
可是,积重难返,我做不到天天收拾,一个月能有这么几次,算是很不错了,幸亏老公体谅,帮我做家务活,如果碰到一个只懂享受的老公,恐怕家里永无宁日了。
我对于享受家务的乐趣,已经永久地被妈妈的叨叨剥夺了。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不能叨叨叨,只有坏处,没有任何好处。
你希望孩子将来是什么样子,那就经常那么地鼓励他吧,孩子从来都是越鼓励越进步的。
鼓励孩子,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 独立性,会使孩子深受鼓舞,热情满怀地成长和学习。
需注意的是,鼓励的应该是孩子的具体行为,笼统地表扬你真棒,没有积极意义。
教育孩子,别再叨叨叨了,换一种教育方式,孩子会给你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