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中有很多比赛性质的娱乐节目,虽说是娱乐,但最后的排名大家非常在意。因此,夺冠是理想目标。
但是,我们似乎都知道,大多数第一个出场的,很难夺冠。为什么呢?
或者出现这样的场景:单位组织一次竞选演讲,目的是找到能够胜任人事部门一个重要岗位的负责人。这时候,你去找一个学过社会心理学的朋友咨询,是一个讲还是第二个讲比较好。他给你的建议是,第一个讲。为什么呢?
这位朋友给你的建议,就是先下手为强。因为人们会先入为主,而且,当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同时,人们会更关注最先出现的事物。
演讲时先发制人的效果反映了一种普遍现象,即首因效应,即最先呈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也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你的朋友建议你第一个讲,就是抓住了第一印象的作用。如果你能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好印象,那么你的胜算就高一些。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以不同的顺序来描述同一个人的特质,你看看这两种描述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明勤奋、聪明、挑剔、冲动、妒忌而且顽固。
小明挑剔、冲动、顽固、妒忌,聪明而且勤奋。
如果我们按照第一种顺序来阅读这些特质,会发现,给小明积极评价的人很多。如果我们按照第二种顺序来阅读时,给出消极评价的人会多些。可见,最先出现的信息似乎会影响我们对后续信息的加工,这样就产生了首因效应,这也是那位朋友建议的出发点。
那么,对于开头提出的疑问,我们该如何解释呢?为什么第一个出场的,很难夺得冠军呢?
这是首因效应的相反情况,即我们对最近的信息记得更好而出现的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1)当时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2)说服对象在接受第二种信息后立即表态。
我们再看决赛的情况,假设是五组选手参加决赛,第一表演结束到最后的成绩判定有一段时间,使得评委对其表演已经有些模糊记不清,而第四个或第五个表演结束后,就要公布成绩,这使得评委对他们的表演还有印象,容易有所倾斜。哪怕是采取车轮战术的决赛制,也是后面出现的选手更有机会获胜。
那么,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区别在哪里呢?是时间。
首因效应的产生:信息1出现后,信息2出现,停留一段时间后,更容易出现接受信息1的反应;
近因效应的产生:信息1出现后,停留一段时间后,出现信息2,更容易出现接受信息2的反应。
因此,上述参加竞选的例子,如果改成五个人参加,那么第几个出场比较好呢?应该是第四或第五,就是根据近因效应。
生活中,亦或工作中,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出现,会对自己想得到的目标非常有利。
首先要判断,你的出现会引起什么样的效应,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
其次要找到合适的时间,时间的掌握,在近因效应中尤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不要什么事都靠首因效应或近因效应来说服别人,应该是靠真正的实力来说服。
本篇文章结合《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内容来阐释的。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