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孩子5至7岁时,将会进入学龄。这时的孩子通常会逐步进入“幼小衔接班”和小学就读,于是他们的阅读情况又会发生一些变化。
最明显的一点是,许多父母发现亲子共读时间突然变得越来越少。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活动范围、交往能力都进一步拓展。所以孩子也有了更多外出旅游、活动、参观动物园等全面扩充认知的需求,以及跟要好的小伙伴共同玩耍,建立自己的流行文化的需求;而另一方面,课业要求会相应增多,课后练习更是不可避免。
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因为这些突然多出来的事情而感觉到精力和时间不够用。于是,以前那种轻松享受阅读的快乐时光,似乎一下子就没了。
除此以外,孩子在这个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阅读习惯倒退的情况,要么是开始排斥阅读,要么是在已经识字的情况下,又开始看起了图画书。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压力。因为入学后,识字、拼写等方面的训练,是孩子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这是为了让孩子提高阅读水平,逐渐从看图画过渡到能够阅读文字。
但对有些孩子来说,这个改变并不容易。他们可能会觉得困难,或者不喜欢学校要求的阅读内容。所以,有些孩子就会通过读“幼稚”的书来寻求心理安慰,甚至干脆排斥阅读。
当然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有孩子能一边查着字典一边去读“章节书”,就有孩子到了三年级都跟不上阅读训练的要求。但这些并不重要,如果你的孩子阅读能力提升得慢也不用担心,毕竟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看书。
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是热爱。爱丽森·戴维在书中说道:“一个学会阅读晚但是爱阅读的孩子,要好过一个早早学会阅读但并不喜欢阅读的孩子”。
所以,要想帮助刚刚进入学龄的孩子走出阅读困境,家长们还是要从“快乐阅读”的角度着手。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最首要的,是努力坚持原有的阅读习惯。爱丽森·戴维在书中举了自己儿子的例子。她的儿子刚上学时有些焦虑,毕竟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还要开始学习更难的知识,这都让她的儿子有些手足无措。所以她在送儿子上学前通过谈论儿子爱读的书,并且期待继续读“睡前故事”的方法,向儿子传递一种安全感。
因为,通过阅读建立起来的家庭习惯,是孩子生活中最稳定的组成部分之一,会提供给他莫大的安慰。所以,从小建立起来的家庭阅读惯例,可以在孩子上学后打折缩水,却决不能停止。
如果原来要给孩子读4本睡前故事,现在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可以酌情缩减1到2本。但要记住,千万不能图省事,直接把学校留的阅读练习当成睡前故事。提升阅读技能归老师管,家庭中的阅读只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就行。即便是家长辅导阅读作业,也要进行严格区分。家长们可以跟孩子说:“现在把你的阅读训练完成,一会我们去读你最喜欢的睡前故事。”
而为了让阅读的快乐最大化,家长们可以努力把阅读填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给孩子读了一本做点心的书,就可以带着孩子动手一起做一次点心;再比如,看到讲交通知识的内容,就可以带孩子外出去看看红绿灯和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
最后,鼓励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书籍。有些孩子仍然喜欢看图画书,有些孩子偏偏喜欢啃文字多、排版紧凑的“大部头”,这都没有关系,孩子高兴就行;有些孩子不喜欢故事情节,只爱科普类或者体育类的读物,这也很好,他们爱读最重要。
在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会了新字词,还是了解了新的自然现象,家长们都要给予赞许和表扬。这样一来,孩子的阅读兴趣会越发浓郁,也更愿意本着热爱的初心来提升阅读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