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因而他感到了一种异样的孤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这跟一个人的性格与经历有关。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很多时候给人一种孤独的印象。因为生性腼腆,人前不喜欢说话,不愿向人敞开心扉,所有的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合群而形单影只,他的内心不免便陷入了孤独。相反,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往往在人前显得活泼,交际广泛,朋友很多,给人一种很吃得开的印象。不得不说,一个活泼外向的人总比一个内向木讷的人更受欢迎。
这样说来,是不是可以说一个人性格孤僻就不好呢?在我看来,人的性格并无好坏之分,只不过不同的性格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境遇罢了!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便很难再改变的。如果刻意地违背自己的性格,去曲意逢迎,这就太过憋屈了,不如从容坦然一些好。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不独性情内向的人时常感到孤独,就是性格外向的人,表面的风光背后,也有道不尽的人生酸楚,繁华过后,内心也难免陷入孤独。一个智力、才情、天赋异禀的人心中必然是孤独的,好比一位武林高手武功已独步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功夫臻于化境,寂寞难敌,高处不胜寒,独孤求败,英雄的内心必然是孤独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当然达不到那种各方面能力高人一等、出类拔萃的地步,因为来自社会与生活的压力,让一个人渐渐磨去棱角,丧失昂扬的斗志,渐渐归于平庸。当一个人对前途陷入迷惘而不知所措时,那种无助无以诉说,那份孤独令人绝望。当然这种孤独与前一种孤独是完全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骄傲的、苍凉的,后者是卑微的、无如如何的。
古今中外站在世俗之巅冷眼看世界忧国忧民的孤独者是很多的。爱国诗人屈原心系国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然而他的主张不但得不到楚怀王重视,相反却遭到贵族排挤诽谤,多次被贬流放,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忧愤而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是一位清醒的孤独者。鲁迅先生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于是毅然弃医从文,担起唤醒民众思想的责任。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先生无疑是一位清醒而孤独的勇士。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所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纾解烦恼,排遣孤独,是每个人都必须克服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与朋友的友谊,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孤独感。当然,既然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过于心存芥蒂,学会与孤伴相伴,与寂寞共存,不辜负大好的韶光,活出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