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艺术之家
读曾国藩日记五十二【648】2024-1-26

读曾国藩日记五十二【648】2024-1-26

作者: 张东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07:42 被阅读0次

    读曾国藩日记五十二【648】2024-1-26

    原文

    晏起。点诗数页。饭后拜客,至申正止。晤朱廉甫前辈,看诗二首,是宗韩者,虽不多说,然尚有掠影之谈。晤竹如,走艮峰前辈处,送日课册,求其箴砭。见其整肃而和,知其日新不已也。而余内不甚愧愤,何麻木不仁至是!竟海先生处,惜不久谈。

    申正,赴何子贞饮约。坐间太随和,绝无严肃之意。酒后,观人围棋,几欲攘臂代谋,屡惩屡忘,直不是人!(天头:我辈既知此学,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艮峰。)便至岱云处,与之谈诗,倾筐倒箧,言无不尽,至子初方归。比时自谓与人甚忠,殊不知已认贼作子矣。日日耽著诗文,不从戒惧谨独上切实用功,已自误矣,更以之误人乎?且无论是非,总是说得太多。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二十四日

    主动送日记请师友看

    从这篇日记中我们可得知,曾国藩是主动送日记给师友们看的,其中最认真读曾氏日记的应是倭仁。此人不仅仔细读,而且在日记的天头处写了不少批语。在这篇日记上,他更是写下六十多个字的长批。在倭仁眼里,除脚踏实地践行理学之外,其他一切都是空闲的;安身立命,只在圣贤教导中。在今人看来,这的确迂腐、古板至极。

    顽固守旧是倭仁留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形象。他反对建同文馆,反对洋务运动,他说的“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曾被广为嘲弄。写在曾氏日记上的这段批语,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完全一致的。其实,倭仁的那两句名言,若站在人类文化进展史的高度上来看,并无错误;其错,在不知应时与变通而已。

    原文

    早起,读《中孚卦》,心颇入。饭后,走唐诗甫处拜其年伯冥寿,无礼之应酬,勉强从人,盖一半仍从毁誉心起,怕人说我不行也。艮峰前辈教我扫除闲应酬,殆谓此矣。

    张雨农邀同至厂肆买书,又说话太多。黄茀卿兄弟到京,便去看。与岱云同至小珊处,渠留晚饭,有援止而止底意思。又说话太多,且议人短。

    细思日日过恶,总是多言,其所以致多言者,都从毁誉心起。欲另换一个人,怕人说我假道学,此好名之根株也。尝与树堂说及,树堂已克去此心矣,我何不自克耶?

    记廿四、五、六、七四日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二十七日

    太在意别人的毁誉

    同事为父亲做冥寿,曾氏内心并不想去,但还是去了,朋友的兄弟进京了,曾氏跑去看望。朋友邀他到琉璃厂去买书,他也跟着去了。所有这些活动,曾氏都不是很情愿参加的,但最后都去了,他检查动机:一半是“从毁誉心起”,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原因是出于怕别人说自己不懂礼貌、不讲交情等等。这种行为,也就是他先前所说的“循外为人”。

    这大概是曾氏为人处世的一大特色。他自己对这个特色不满意。受外界舆论左右,受别人好恶左右,原本是不好的事。这将耗费自己很大的精力与时间,而且费力又不讨自己的好。更可怕的是,长期如此,则容易迷失自我:变得纯粹为世俗而活,为他人而活。但是,人类社会是个群体组织,群体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倡导的是互相理解、互相照顾、互相关爱,推崇的事为别人、为群体而牺牲个人的品德与行为。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曾氏眼下便处于这个纠结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日记五十二【648】2024-1-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sm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