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
心智模式与共情在两性相爱中的作用

心智模式与共情在两性相爱中的作用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19:45 被阅读0次

    和谐、充实、热烈、持久和幸福,并且能够促进双方共同进步的两性之爱需要什么条件?是哪些条件促成了这种爱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理想的两性之爱除了双方的基本物质条件(包括人的身材和相貌)相互较为匹配,双方的生活目标基本一致外,双方共情的多寡在无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双方共情的多寡,最终又取决于双方心智模式相似度的大小。

    “所谓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在1943年首次提出,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则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图像和印象等等”。也可以这么说:心智模式是在人的大脑中构建的认知世界的“模型”。不同类型的人有着不同的心智模式。

    在异性交友时,所谓的三观(审美观包括在其中)一致,所谓的门当户对,其最终目的,也就是要使得双方的心智模式尽可能地接近,也就是为了使得那些有相同的价值观、类似的家庭出生、相似的成长经历、相近的文化和知识熏陶的双方在交往和相处时,具有更多共情的可能与场景。说得通俗点就是能够谈到一起、吃到一起和玩到一起,也就是对人对物对事有着共同的体验和感受,以及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话,双方才能够相处不累。毕竟在人的短短的一生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过得充实、丰富、轻松和有趣一点,能够活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实际上,相似的成长背景、成长经历和教育要比相似的家庭出身更为重要,家庭出身更多是涉及到双方的上一代,但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所接受的知识和教育,才是给人的一生打下深刻烙印,给予人不同的生活图像和印象的东西。两个家庭出身不同的人,不能说他们就一定没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背景,也不能说他们一定没有受过相似的教育。但是如果两性双方没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背景,没有接受过相似的教育(这里所指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课外阅读自学),人生经历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太大,那么他们的心智模式差异也会较大,兴趣爱好也会因此相异,他们之间非但共情比较困难,而且相知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男女双方经常会发生对牛弹琴以及鸡对鸭讲的尴尬。

    庄子说:“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 那些根本没有见过冰冻的,生长于夏天的虫子,又如何能够想像出冰雪世界的奇妙?如何能够理解身处冰天雪地中的那份酷感与刺激?那些五谷不分的学儒,又如何能切身体会到农民种田的辛苦?从未没有接受过高雅音乐和各种艺术美的熏陶的一方,又怎能成为曾经接受过这些熏陶的另一方的高山流水的知音?没有相似经历的双方,又怎能理解对方对一些人事的独特体会与看法?怎能理解对方对一些情景和境况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与感受?没有或缺乏思想的一方,怎么能理解有思想的一方的精神之旅所经历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与豁然开朗。

    生活中的人不能共情的事例很多,比如在新抵达的旅游地,一方欣赏赞叹着建筑的参差灵动,古朴典雅或宏伟壮观,感受着建设者的辛劳和奉献,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另一方却在思虑如何防止阳光晒黑皮肤。在春天午后的葱翠的山林,一方因听闻偶尔几声清脆短促的鸟鸣,体验到“禅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另一方却在旁边埋怨天气的炎热。一个惊叹大海的壮阔、包容与博大,觉悟自身的渺小,另一方却在一边扫兴地说“大海淹死过许多人”。一方沉浸在“落霞与孤傲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另一方却抓紧自拍发送抖音。

    又比如当交往的双方共同就餐时,一方品味着餐厅的清新简约的装修格调,欣赏着明快典雅的背景音乐,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巨变,想着今后如何去开拓事业,思考着还需涉猎哪些书籍,回味着先知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和洞察,或者思考着今后再去哪些奇异的地方旅行,而另一方却想着如何投机发财,如何化妆美容,如何跟身边的人攀比奢侈品品牌。在着装打扮上,一方喜欢浓妆艳抹,矫揉造作,那臃肿肥胖的身体,靠的是色彩华丽,款式新奇的衣装去遮盖,去吸引他人的眼球,另一方则崇尚人体的自然、清新与活力,视淡雅的装扮为美,对夸张怪异的着装打扮无感,甚至觉得好笑。

    世界上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还是异性之间的分分合合,也主要和双方共情的多寡有关。相貌上很般配的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就因为双方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成长经历差异太大,关系最终走向淡漠。撒贝宁和章子怡之所以分手,也是因为双方的三观和成长环境的巨大差距。前几年报道上海女孩跟山西男友回家过年,一顿丰盛却粗糙、缺乏美感的家常饭让她逃回上海,这也是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缺乏共情引起。反之,那些持久的,传为美谈的关系以及地久天长的婚姻,共情既是它们的催化剂,又是它们的固化剂。比如钱锺书和杨绛,鲁迅和许广平,马云和张瑛,还有萨特和波伏娃。至于有些更多地是出于现实利益考量达成的婚姻,对现实利益的共同追求即是特定双方能够接受的共情。

    当然,在异性之间的交往和相处这中,性的吸引力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尽管性的吸引力可以在瞬间产生,但从性的吸引力到双方身心投入的性爱,再到长久的和谐相处,则要取决于双方是否有着相似的心智模式,以及由相似的心智模式引起的更多的共情。也就是说,天长地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在具有基本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除了性的相互吸引外,关系中的双方具有更多的共情时光和场景。

    另外,一个人的气质主要由他的先天偏好、所受教育、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成长经历等潜移默化地塑造,所以气质上的相互认同和吸引跟性的吸引力相比,更能体现出双方共情的多寡。气质上相互吸引的人,说明他们更接近于是同类,心智模式更加相似,身上也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和共情的可能性。

    在两性的交往和相处中,正是相似的心智模式,由相似心智模式奠定的这些共情的基础,以及由这些基础促成的无数共情时光和场景,还有双方在这些场景中的共同体验和共鸣,最终成为加深和巩固双方关系的粘结剂、固化剂与纽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智模式与共情在两性相爱中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tz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