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似乎不做长远计,人生艰难。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生有一定的规划是必要的,但还有一句话也不无道理,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我们过于在意未来还不可预见的结果,可能会使自己陷入焦虑当中,使自己置身于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处境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容易致病的不良因素。所以,重要的是过好当下,一个个当下就是走向未来。
今天继续读《我减掉了五十斤》,减肥不是重点,心理疗愈值得一读。
作者徐徐讲到自己是一个很焦虑的人,其实这与她的成长不无关系。小时候,因为有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在她十来岁时母亲收养了一个儿子,让她和妹妹叫哥哥。这件事对她的刺激相当大,也导致了此后她与母亲之间水火不相融的关系,同时也促使她养成了争强好胜的个性,为的是证明自己不比男孩差。
作者说,上学时为考试每次焦虑到肚子疼;参加工作后,又为交稿子而焦虑;总是把自己置身于焦虑当中。因为焦虑,安全感就明显不足,甚至这种状态下还出现了疑病症倾向。所谓疑病症,就是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就医也查不出问题,医生给出了解释也无法打消患者的顾虑。说白了,就是一种焦虑过度导致的妄想症。
这种人为什么会焦虑?就是对未来想得太多,想要掌控未来那些不确定的事情。掌控欲越强,焦虑感越重。如何应对焦虑,就是不要制定人为的时间表,更不要妄想掌控一切,不要在乎他的眼光和评价,也不要被他所绑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去生活。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25岁那年,母亲怒气冲冲地对她说,“这么大姑娘连个对象都谈不上,整天窝在家里,我出去都没脸见人。”就因为母亲这句话,作者的情绪被极大的破坏,她懊恼、羞愧、挫败,瞬间觉得自己这辈子都遇不到爱情,可能都嫁不出去了,焦虑感爆发。
还好,作者有一个好父亲,当她把自己的焦虑说给父亲听时,父亲说,“为什么一定在规定在什么年龄结婚呢?你记住,你结婚的那天就是最好的日子,你生孩子的那天就是最合适的时间,不要着急,上帝自有安排。”
正是这句“不着急,上帝自有安排”让作者顿时卸掉焦虑,三年后,她也顺利结婚生子。人生的未来虽然不可知,但该来的都会来,不必为没有到来的坏结果提前焦虑,只会徒增烦恼。杞人忧天的事不要做,只会让自己活在恐惧中。
活在当下,才是我们生活打开的正确方式。过好眼下的每一天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敏感的人会活得很小心,如果再加上三个字:讨好型,就会活得更累。与朋友们聊天,会提到现在年轻人的自我,说他们不好管,动不动就会炒了老板的鱿鱼。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我佩服他们的个性。
人生活着不易,为什么要一辈子委曲求全,你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你若活在别人的眼里,一定会死在别人的嘴里。何苦呢?但我们那一代人,大抵多数是这样,会有很多的顾虑和考量。
过好当下,其实不容易,但不管怎样,都要对自己好一点。
不如意之事常有,你一定会有委屈,但不要憋在心里太久,学会释放,因为你左右不了别人,你能做的就是善待自己!
如果做不到,多给自己一些正能量的冥想,不断去暗示自己,哪怕是鸡汤也行,至少你要保证睡前放下一切,不要影响到你的睡眠。
身体是自己的,别让无关的人事影响了你的健康,那样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所以,活在当下,关注你自己,爱你自己,善待你自己。你不必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更不必迎合所有人,因为靠迎合的关系本身就不长久。
在纷繁复杂的俗世里,总有很多烦心事,用一句粗糙的网络语与大家共勉:“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这话听起来很糙,但话糙理不糙。别人的事,与你何干?你的事,又与别人何干?每个人管好自己的事,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人世间最顶级的自律:不说闲话,不管闲事,不惹闲人。
慧开法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路上,用一颗坦荡的心面对纷扰,往事不究,遇事不忧,未来不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