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JH蒋华 | 来源:发表于2024-07-13 04:1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了解到他是一个被疾病缠身的人。在疾病的煎熬中,他曾经有过灰心绝望,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想到过自杀。他的妈妈,一位慈母悉心照料他,在四十九岁时离他而去。真实的经历,坎坷的命运,使他想到了写作,他拿起了笔。于是,一部又一部佳作问世了。其中《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无数读过此书的人莫不动容,当然,我也不例外。

    读过《我与地坛》一书,我有几个方面的感受,写出来与诸君分享。

    第一,如何面对逆境?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人短暂的一生里,忧愁困苦,疾病缠身,事业失败,生离死别,婚姻不幸等等事情都会出现。有的人可能一生都被疾病缠累,史铁生就是一个这样的病人。任何一个人终身被疾病所累,况且两腿瘫痪,与轮椅为伴,他的心情必然沮丧。

    其实,地坛与作者之间没有什么交集。地坛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明清两朝帝王祭祀之地 ,后来僻为公园。既然是公园,去那里健身,闲逛,观赏风景的人大有人在。然而,作者似乎与地坛有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的,在我出生的四百多年前,地坛就存在了。我家离地坛很近,后来搬几次家,越搬离地坛越近。心事重重的史铁生就到地坛里去转悠,母亲也鼓励他。地坛里有来来往往的人,有与众不同的殿堂,有古树,有与别处不同的风景,比闷在家里强多了。即使有一样东西能吸引他,也能暂时忘掉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所以,他去了一次又一次,他成了地坛里的常客。他把在地坛里面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都如实记录下来。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写地坛里的建筑,可他对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心里所想到的,并由此地此情此景所发出的感悟,都化成一行又一行饱含热情的文字,读过怎能不让人产生共鸣呢?他想到了人生,他体验了生活中的病痛,他想到了人的最终结局就是死,甚至他也有过自杀,但没有死。作者通过对地坛的描写,从他饱含深情的文字,读过让人感到振奋而不是颓废,语句发人深省,富含哲理,无形之中会受到启迪和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一定去读读《我与地坛》这本书。

    第二,谁是最好的陪伴?身处逆境之中的人,当然需要呵护和陪伴,任何时候父母都是最好的陪伴。因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史铁生的父亲是一个林业部门的干部,母亲是一个会计。当时他们的工作单位在云南,为了照顾他,父亲从云南返回北京,不惜申请调换工作。由一名干部,变成了一个小厂子里的员工。他的母亲申请没有得到批准,经常请假, 为了他把工作也丢了。母亲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打听给他治疗的药方,煞费苦心,弄得身心俱疲。因为离地坛近,又没有好的去处,史铁生就摇着轮椅去地坛。书中有不少描述非常感人。有一次他去了地坛,想起一件事又回来,看到母亲还在原地站着,望着儿子出门拐弯的墙角,儿子回来她竟然没有察觉,表明了一个母亲时时刻刻在心里牵挂与他。等母亲再次送他出门的时候,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母亲鼓励他到地坛去,她清楚这样比闷在家里强很多。有时候,史铁生在地坛呆久了,母亲又放心不下,到地坛去找他。可他非常任性,看到母亲,却没有告诉她自己在这里,母亲找他找的好苦。“我也看见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孩子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大人的用心良苦。后来他明白了,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了,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作者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后悔之心和内疚。

    最让作者痛心的是,这位早夕陪伴他的慈母,在四十九岁时永远离开了他。母亲在重症监护室告诉她的女儿:“照顾好哥哥。”临终前留下的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没成年的女儿……”母亲带着遗憾和牵挂离开了。所以,作者想到离他远去的母亲,想到母亲在自己身上付出的艰辛,他非常怀念母亲。在《我与地坛》这篇长篇散文里,作者不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也详细地记述了母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恩怀念之情。不仅如此,收入《我与地坛》这本书里的《合欢树》及《秋天的怀念》这二篇文章,实际上就是作者专门为纪念母亲而写的,想到母亲的恩情,作者怎么可能忘记呢?时光容易过去,真情永远难忘。

    第三,人生的意义何在?有人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在哭,等他长大,在世上生活了几十年,又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婴儿为何哭个不停?有人又说了,哭声在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苦海。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功名利禄,还是荣华富贵?

    人间最公平的是什么?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最公平:第一是死亡,第二是时间。古老的《圣经》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死亡和阴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从古至今,上到王候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死亡无人能幸免。时间给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不多不少。

    史铁生作为一个被疾病长期折磨的人,他肯定会胡思乱想,他想到了死,他也的确用自杀来求死,可自杀死不了。既然自杀死不了,而又不能好好的活着,该怎么办?他在《我与地坛》文中说:”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他的人生观渐渐发生了改变。“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他想到了写作,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因为写作他的人生出彩,他用写作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与地坛》这本书不仅感动着无数的读者,史铁生的微笑同样感染了许多人。

    朋友,当你面临逆境,处在疾病缠累之中,你不妨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会激励你别向困难低头,自信自强,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xf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