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吃下一块巧克力之后,还想再吃一块,再吃一块。
因为好吃,因为上瘾。
1.瘾
什么是瘾?
习惯or爱好。
都不是。
瘾是:身体对某件事情的生理性反馈。
比如,有些人即使知道了糖质的危害,但他们还是欲罢不能。拿起一块巧克力后,就还想再吃一块。
这是因为糖质有成瘾性,当你的口欲被满足后,你就会觉得非常幸福。大脑释放了一种脑内麻醉物质: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用来传递信息的激素。
这个被传递的信息就是:快乐。
所以,它一出现,大脑会有强烈的幸福感,也就是快感。
大脑会完全被这种快感所吸引。于是,为了追求快感,大脑会支配你多次采取相同的行动。比如,糖、烧烤、电子游戏、烟、酒都是因为刺激了大脑神经递质。
当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就会被强烈的快感给包围,沉溺于这种快感,又会继续摄入,如此反复,不知不觉中就成瘾了。
在这些要素中,近在眼前,且成本最低的成瘾物,就是糖质。
当你摄入糖质时,你的大脑会产生类似于摄入非法药物时的反应,也就是释放大量多巴胺,你会感到强烈的快感。
易得+廉价+快感,是越来越多的人被肥胖困扰的原因。
2.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金融学术语。
它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比如,一个人第一次吃一块糖会很开心,第二次他对一块糖就有点不满足了,他需要吃两块糖。以此类推,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到最后,不大量摄入糖,就不满足。这才是成瘾症状的可怕之处。
因为大脑习惯了成瘾物质的刺激,为了获得快感就需要大量摄取。这意味着你的健康存在被加速侵蚀的风险。喝咖啡放的糖越来越多。过去当零食吃的饼干一块就满足了,慢慢地发现要吃大半袋,现在直接吃完一袋都变得理所当然。如果你有类似情况,那就意味着你可能已经糖质成瘾了。一摄入糖质就停不下来,并不是因为好吃或累了想补充糖质,而是因为你对糖质上瘾了。
这个时候,糖之于你的性质就变了。
3.摆脱
在摆脱糖对你的控制时,突然戒掉不是一个好方法。
因为戒断的表现是,你想要更多的糖质。不安和焦躁等与之前的快感完全不同的不快心情会增加。
血糖下降后,为了平息戒断症状,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这些负面情绪,以及它对你的消耗。
突然的戒断,会让你对于糖质的摄取量不断地增加,摄取的间隔时间不断缩短,人就会渐渐会沉溺其中,成为糖质瘾君子。
糖质成瘾后,你会一直渴望糖质。
摄取糖质的间隔时间一过,人就会出现困倦、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愉快和令人不安的症状。
再次摄取糖质后,又体会到多巴胺带来的快感,但效果消失后又会出现不愉快的症状,而为了摆脱这种症状再一次疯狂地摄取糖质。
这样下去,糖质成瘾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那如何摆脱糖对你的控制呢?
摄入高纤维糖质,比如南瓜、红薯、玉米等,吃这些东西可以减少多巴胺分泌,又有满足感。关键是,它们带来的刺激并不强烈,足以让你慢慢过上低糖质生活。
总结一下,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很快会进入“谈糖色变”的时代。很多人谈论的话题是:低糖饮食,或无糖饮食。你早点掌控其中的门道,就能摆脱这一话题对你的人生打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