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职场中也是如此。不论职级的高低,闻道有先后,每个人总是有着自己擅长的技能或领域。
当同事或与上司开会,讨论了一件正好是你擅长的领域时,你是愿意大胆的直抒己见还是低调的应和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1326/0760f3c2dd5651af.jpg)
小王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在销售部的会议上,总监和老板正在发表对于月度销售目标的不同意见。老板总是希望每个月的业绩指标都能够上浮30%。而总监认为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分析,目标的设定不能脱离现实情况。
小王作为一线员工,和其他业务员一样都不敢吱声。整个会场就总监一个人跟老板顶。小王会后有些不解的问总监:“赵哥,你这么跟老板说话,不怕老板灭了你?”
赵哥无所谓的说:“我跟着老板干了3年,如果只会当老板的应声虫,你们早就做不下去了。老板不是做业务的,如果真按照他的想法,我们全都累死。”
那么销售总监赵哥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呢?我们还是要进行技术性分析。
一、“应声虫”往往是职场低价值度的人员
应声虫又被称为“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任何观点他都不反驳。看上去好像是让自己处于非常安全的位置上。
但如果一个员工始终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只敢应和别人的看法。不仅是上司会觉得这个员工没有什么能力闪光点,连同事也会觉得他只是一个情绪的垃圾桶。有什么不开心的可以跟他说说,但他肯定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
二、“反驳”要看好时机,切勿伤及他人的自尊。
中国人的文化是“面子文化”。你给我面子了,万事好商量。你不给我面子,我是绝不会接纳你的任何提议,哪怕这个提议是有价值的。
所以,别看赵哥敢在会议上跟老板顶,赵哥到底也是掌握了分寸的。
1. 提意见,不打断别人的话。
当别人还在陈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切记不要因为自己有话要说,就直接打断别人。这样会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一旦如此,哪怕你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对方也不会轻易接受。即使当时你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对方迫于形势接受了,之后也会“怀恨在心”,结下梁子。
因为此时你“驳”的不是他的观点,而是“驳”了他的面子。
2. 先部分肯定对方的观点,不要全盘否定
事中留一线,事后好见面。在提出你的观点之前,先挑选对方值得肯定的地方进行认同,然后再阐述你的观点。
这样,给足了对方面子,让对方可以有个台阶下。也可以赢得群众的芳心,认为你是个随和的人。
赵哥在反驳老板制定的业绩指标时,都会先垫一句:“老板对我们的期望,也促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激发自己的潜力。”
在职场有着不同的观点都是很正常的,但要明白这不是一场辩论赛,并不是一定要争个输赢。
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全盘否定。所以,当我们想要发表不同观点时,先送对方一个“肯定”的台阶下,这样也能更好在表达你不同观点的同时维护好你的人际关系,避免被人贴上“偏激、好胜”这类的负面标签。
![](https://img.haomeiwen.com/i5231326/b84252e5dff67a22.jpg)
多琢磨,勤练习,让我们进步的更快!
您的关注、点赞与打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