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古典,被这个名字吸引,古典,挺有意思的一个名字。顿时萌生出“古典这个人是不是很古典啊?”“古典是笔名?”“古典到底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诸多想法。然后搜了豆瓣,看到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评分在8分以上,便毫不犹豫地下单了电子书。
花了4个晚上,共5个多小时,从书的封面读到最后一页的页码,从来没有这么完整而迅速地读完一本书,读完还是觉得不过瘾,心里油然而生“古典果然是大师级的人物啊!”至少在我心里是这么定义的,“思路横空出世,不走寻常路,但是对于针对性的问题解决起来又处处对要害,曾经的新东方的老师果然牛。”。
看完书,细细回味了几天,决定写下此书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从初读到最后读完,并计划一段时间后复读,此书让我受益匪浅,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一种从混混沌沌的思维盲区走向敞亮地带的感觉。古典老师旁征博引,以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狠狠地将固定思维的墙给推翻了,让里面的人眼前一亮,原来我还可以这么做。
首先,古典老师从大家最关心,弹性最大的“安全感”说起,关乎着千千万万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显然安全感越来越被当成一个话题,安全感变稀薄,或者缺失,众所周知的买不买房的安全感,职业安全感,婚爱安全感……各种名头的安全感,让我们防不胜防,哪天一不小心掉进安全感的陷阱里变成了不安全感。则会产生失落,巨大的失落感瞬间凉透心尖,从此怀疑人生。
以房子为例,古典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具体数值可能有差距),一个事业正在上升期的有为青年用20万付了房子的首付,然后按部就班结婚生子,为后续的200万的贷款小心翼翼地生活,伴着房价的一点点攀高,有喜悦也有无奈;而另外一个类似有为青年用20万作为其中的积累资本,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努力打拼,在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之后收获了远远不止200万的金钱。到那时候,他不仅拥有自己的事业,还全额买了房。古典老师称为用梦想典当了一座房子,或者说一套房子消灭了一个梦想。
那我们看到的是创业成功了的小伙,若创业失败了的小伙呢,我想他也许会懊恼房价的上涨,到了三十而立或者更大龄,连最起码的房子首付也没解决,接踵而来的是没有人愿意嫁给没房户。所以古老师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做到,不止要突破思维的禁锢,还要拆掉自己心坎上的一把锁。试想,在面对选择拿20万进行再投资还是付首付,你会怎么选?这不单单是拆掉思维的最后一道防线,最难过的还是心理的这道坎吧。
在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心智模式的认知。个人觉得古典老师说的太好了。书中举例了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模式,有趣之人的认知模式是不管成功与否,结果都是有所收获的,收获或者智慧;而无趣之人的认知模式是不管成功与否,结果都是担忧或恐惧。
即在书中阐述了心智模式决定命运。通常我们头脑中会有些比较固定的思维,就像一座座城墙,紧紧地守护着自认为的领地。而古典老师,精准而独到地推翻了这些腐朽的观念维护,指出“学心智者生,学心态者死”“选择不对,努力也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的诸葛亮也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很多很多有智慧的总结,让我颠覆以往那些定势思维,重新审视自己。
特别让人耳目一新的章节是“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古典老师把人的状态高度概括成以下模式,或者称分成以下模式的几种人“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阐述了人从“混沌-觉察-醒觉-超越”这几个阶段。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把自己对号入座,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是属于“后知后觉”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用“当知当觉”形容,几乎很少有“先知先觉”的那种聪慧。而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从混沌一下子跃迁到了醒觉的阶段,是不是放下书本,就可以超越了呢?当然不是,所有不付诸行动的自我鼓励都是耍流氓,不过读书确实让我这个蹲在别人智慧里的人一点点地变聪明。
书中还有很多观念阐述让人瞬间顿悟,比如在“成功学不成功”中提出的“成功就是越走越近”“你现在就很成功”等概念,让人觉得成功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一种状态,别活在别人的“成功学”里;
比如在“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中提出的“不要只和要结婚的人恋爱”“不要为一个水杯浪费你的生命”等概念,让人眼睛一亮,不要局限在狭窄的思维死胡同里,跳出限制自己的条条框框,坚定目标,放眼大局;
在“原来还可以这样活”中提出的“对生命的屈服有很多种,最可怕的是那种喜欢奴役”“你愿意坚定地掌控,还是愿意自怜地受害”等指出,生命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接受它,适应它,而不是评价它,让自己成为命运的掌控者;
在“幸福是一种转换力”中提出的“社会的你其实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其实是比别人成功,而自我的成功也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成功的过程和希望”如同一股清泉流过心尖,的确太多的成功只是别人眼中的成功,我们想要的成功叫作幸福;
在“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中提出“等死模式:当一个人等待和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样一个新观点,让人不禁心生颤抖,很多人就在不知不觉的等待中逐渐老去,这不就是典型地等死啊!
伴随着自我的成长,身体的成长成熟并不完全伴着心智的成长成熟。人的一生可长可短,活的是自己的身体,过的是自己的日子,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各有自己的步履和节奏。无论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还是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露……人生已经不能仅仅以这几个重要的节点为傲,普世而来的是各个时代的价值观。
但是值得佩服的是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越走越自信的人,最终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有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时不时走岔路,急刹车,暂停,加速,上坡或者溜坡,经常遇见自己都不想要的样子,与预设的目标偏离,越走越远,越走越离谱。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迭代更进,作为人的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要水平,遇到障碍也越来越多。当人工智能产物阿尔法元完爆阿尔法狗,时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人的思维也终究要跳出舒适区,进行选择性地,有目的地,强有力地思考,而不是按部就班地,不以当前形势为核心地活在自我的思维模式中。
看《拆掉思维里的墙》,我边阅读,边拆掉原有的思维墙壁,也解开了心坎的一扇门,拆掉“思维墙”可以靠优秀的人,优秀的书,优秀的任何其他作品,比如此书,但是解开“心门”,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别人解开心门,恰好解开了,也只是别人自己想解开而已。
最后用书本中最后一章中的“先好好地爱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慢慢地爱更多的人”结尾。让我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做一个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