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孩子去上舞蹈课,因为一个动作没有做到位,老师指出来并开玩笑称像乌龟,孩子当时就哭鼻子了。
下课后老师反映说可能平时上课时对孩子夸奖的比较多,今天说了两句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这一下提醒了我,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了。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以后有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如果遇到挫折就接受不了,成长就会处处受阻。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挫折,才会有幸福将来的可能。
挫折不可怕,关键在于面对挫折的态度。人生路上本来就少不了困难挫折,对于这些挫折,不再逃跑勇敢面对才是最好的方法。跨过挫折这条沟,迎接你的就是成长。
2
中国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基本上是包办的,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多爸妈、老人对孩子是赞美式教育,从不批评。
从小在一个十分包容,只有赞美声的环境中长大,这些孩子的心理特别的脆弱。
遭遇到一些挫折,哪怕是只是一些批评,或者是反对的声音都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觉得接受不了。
不久前,一个十岁女孩服毒自杀,留下一段3分25秒的告别视频和两页手写的遗书,女孩提到自己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两个同学跟自己关系不好,让她很伤心。
某中学的学生罗某,一直是优等生,班主任跟他讨论作业,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罗某接受不了老师的建议,愤怒之下拿刀抹向了班主任的脖子,老师因失血过多当场死亡。
多么让人痛心的事。仅仅因为跟同学关系不好、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许多父母为孩子倾其所有,希望孩子可以有美好的将来,他们何曾想看到这样的悲剧?
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这么多的悲剧呢?
很多社会专家说,中国青少年最缺乏挫折教育,不少人遇到挫折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会形成畸形的人格,走向极端,这才是造成类似悲剧的主要原因。
3.
然而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地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延迟满足等,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的态度。
每个人,从生下来,跟人发生接触开始,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挫折。自然存在的挫折已经够多了,不需要额外增加,重要的是面对挫折的态度。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001.不过分保护
几个孩子在游乐场里玩游戏,父母在旁边。
小A不小心推倒了小B,小B哭了起来。
小B的父母立马冲了过来,不由分说地推搡起小A。
孩子摔疼了没关系,下次玩的时候就会注意,然而家长的过度保护却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面对一点不如意。不过分保护,让孩子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意外,让他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002.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樊胜美的哥哥就是因为父母从小的溺爱,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四十岁还没稳定的工作,经常骗父母的退休金,还心安理得地让妹妹替他买房和养育儿子。
缺乏独立性的人,就会依赖他人解决问题,一旦遭遇到挫折,就更没有能力去面对。
003.家长做好榜样。
可乐的爸爸和雪碧的爸爸在同一家单位,两个人都在为高级工程师的评选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遗憾的是最终两个人都没有当选。
可乐的爸爸很受打击,心情郁闷、牢骚不断。在家时常当着孩子的面发泄情绪:我能力这么强,准备的这么充分,不选我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我都没心情好好工作了。
雪碧的爸爸呢,表现的截然不同:我没当选说明我的能力还没匹配,我得更努力才可以。
家长的言传身教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考试或表现不理想时,很可能就会采取家长的方式来面对。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各种不如意和挫折,家长就要平时做好榜样,要知道,孩子的表现是你行为的折射。
人生路上本来就少不了困难挫折,对于这些挫折,不躲避逃跑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孩子,不过分保护、培养其独立性,并在平时做好榜样,这样他们才会在面对挫折时不惧怕。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
成长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经历过挫折,学会成长,才会收获沉甸甸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