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了蒲蒲故事人的视频课程,其中有两次线上答疑课,即由学员们提出问题,讲课的老师进行解答。
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问题都是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比如,孩子读书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只喜欢听我给他读,自己不 会主动读,怎么办?孩子很大了,还喜欢读字很少的绘本,怎么办?
由此联想到之前在喜马拉雅上听的,对周轶君老师(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导演)的一个访谈,讨论“什么是好的教育”。她在里 面提到一个观点:如果满眼都是问题,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成为那个解决问题的人。

这句话给了我很重要的提醒。
如果用发现问题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我们可不就成了忙碌的“救火队员”了嘛。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肯定。
再来聊聊什么是好的教育?
听了周轶君老师的访谈之后,我的理解是:好的教育,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这件事情,更多地去了解孩子和教育本身,从这个维度去自行思考碰到的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今天你学会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明天如果碰到一个新的问题呢?
人生可不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
不可能每个问题都由外界给你一个解决办法,再者,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没有一种方法能适用所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在成长的,没有一种方法能一直适用。
教育是解决当下的具体问题,还是有着更长远的意义?有些当下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放到孩子的整个人生中来看,也许并没有那么“非解决不可”。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之后的实践,实践之后的复盘思考。自己在成长,同时摸索出为自家孩子量身打造 的教育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