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是春秋时代的史学家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的一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
这篇文章大意是:鲁隐公想要离开国都,去偏远的地方棠地,去看渔民怎么捕鱼,其实就是以此为借口想去游玩。
这其实是违反了礼制。
贤臣臧僖伯进谏,对鲁隐公晓以大义,加以委婉劝阻。并说国君应以国事为重,游乐为轻,应该按礼法去做。
看起来观鱼是件小事,但这是一般老百姓应该做的事,而非君王所为。
如果君王去做,会让人感觉,君王带头违反礼法,君臣都照着去做,上行下效,对国家不利。
容易乱政,如果屡屡乱政,国将不保,就会灭亡。
但是隐公没有听从臧僖伯的劝阻,依然欣然前往远离国都的边境游玩。臧僖伯装病没有陪同。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
从观点到阐明观点,所举述的各种理由,以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偏离“礼”字。
另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劝谏的起因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目的是阻止“如棠观鱼”。但劝谏中却不提一字。
文中采用婉言进谏法,表面是劝谏鲁隐公去棠地观赏捕鱼,实际是让鲁隐公明白,他应该带头遵循礼制。
这篇文章道出了贤臣的为臣之道,同时告诉人们,国君做人做事要有行为准则,这也是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
《古文观止》第四篇,530字,累计236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