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中华文学
格物致知需要“格物至致”

格物致知需要“格物至致”

作者: 水针智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01:25 被阅读0次

近日在《中国文化常识全知道》中看了“格物致知”的简单介绍: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的重要问题来对待。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以达到“致知”(体会、领悟所固有的理)。

对此,我的感觉是格物致知需要“格物至致”,即分析研究事物到极致,以便得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因为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大多是向事物的更小,更快,更好,更强等相对极致的方向进行研究而得到科学技术知识的极大拓展。

但是可惜的是,传统文化中好像并没有这样的论述或强调等等。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似乎也只谈到了知识的学习、复习问题,没有更进一步地谈到如何深入思考研究事物来得到更多新知识。

为此百度了一下,看了百度百科中“格物致知”这一条目的详细介绍后,我是更加意外: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 [1] 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明末刘宗周就说:“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而由刘宗周至今,又历三百余年,更增加了许多不同见解。

看了这些介绍后才知道“格物致知”真正意涵,本来就没搞清楚,那就更谈不上强调“格物至致”的重要性了!  而现在看来,或许就是因为儒家思想在这一方面的缺憾,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缓慢:虽然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等,但是由于整体上缺乏深入分析研究事物到极致的精神思想,以致许多发明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比如古代有印刷术,但是更好的现代印刷术是西方发明的;有火药,但更好的炸药是西方发明的;有突火枪,更先进的滑膛枪等是西方发明的等等。

相关文章

  • 格物致知需要“格物至致”

    近日在《中国文化常识全知道》中看了“格物致知”的简单介绍: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原是作为诚意、正心、...

  •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么? 格物的格是分辨, 格物的物是事物, 致知的致是努力, 致知的知是明白。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 格物致知,求知守拙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在现代社...

  • 读《大学》008:格物致知

    原文: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做到诚意,先得致知。要致知,又要先格物,这就是格物致知。对于格物致知...

  • 《徐爱录》之二

    学习: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一、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礼记·大学》:“致知...

  • 格物致知iOS类与对象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格物致知解释为: "推究事物的原理,...

  • 第14期22课  知善知恶

    一,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我们讲的为善去恶,知善知恶,就是格物致知的具体用法,不用再到处向外求索了,不用到...

  • 七古·触 悟

    格物致知圣贤思, 知行合一众志成。 湖湘自古多名杰, 和合成峰强正能。 注:①【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意为...

  • 如何修身

    儒家修身方法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基础,诚意正心是结果。格物致知就是修...

  • 心想生:格物致知不是处理情绪

    01 格物致知不是处理情绪 很多人认为“格物致知”是处理情绪的,“格物致知”只是个观察,“格物致知”只是在“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格物致知需要“格物至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qf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