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的人是神,想改变别人的人是神经病。
但把向外归因的眼睛收回到自己身上,一点一点觉察自己的心动。
一、我在担心什么
又是一年一度新阳光中级讲师大比武,我穿着2022年比武的裙子,坐在下面当听众。
一样的比赛场景,去年是参加比赛的讲师,今年是听讲的观众,角色不同,心境也不一样。
当有讲师问,你生活有烦恼么?
我脱口而出:没有。
曾经那些鸡零狗碎的事在今天的我眼里都不是事了,顺其自然。
晚上聚餐,与同修聊天,聊到闺女的朋友圈,我说我被闺女朋友圈屏蔽了。
李老师的儿子问,到了被您闺女朋友圈屏蔽的地步是谁的错?上次面咨孩子,孩子对自己的问题很清楚,也有想法,您为什么有那么多担心呢?
这样的一问,很有启发。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担心,喜欢给闺女各种指点呢?
想想母亲,无论我怎么在外面耍,几天不回家,她也不过问。我也长大了,一路走来,虽有跌撞,但感觉自己是自由的。
为什么我喜欢给闺女指点,不指点了就怕闺女走弯路或办傻事。闺女的成长,我也替代不了,结果,反而是屏蔽我们,别人可以看到的,我们却看不到。
二、把别人当自己
不要把别人当自己。
知道却做不到,我又一次把别人当自己,觉得自己好心,善良。
员工用猛烈的动作,不停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诉求,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按照规矩办事。
我一开始感觉觉得此员工太计较,看重钱。但换位思考,人家看重钱也没有什么错。关键我对于特殊安排,没有事先沟通,随意调整课时费。
开始我听到的,员工说她没有得到尊重,我心理声音就是自己好心没有得到理解,如果她没有课就没有收入,安排个一对一,至少有点收入。但员工想法是我付出与回报不等,你没有提前与我沟通等。
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马上表示歉意。
员工说我愿意替公司考虑,但至少提前与我说声。
我的反思时,自己要站在公司的角度,不是好人好心的,公事公办,如果要特殊调整,要事先沟通,获得员工理解。
三、伸长的脖子,佝偻的背
走路佝偻的背,老公提醒了我很多年。但我一直无法改变。
心头的大石头没有了,走路的腰背挺直了几分。但一拍照,发现自己还是容易塌着肩,佝偻着背。
前两天突然发现自己走路喜欢伸长脖子往前探,下巴也往前送。我想起,照相时摄影师总说收下巴,收下巴。
我有意识地在走路时收收下巴,不要探脖子,发现背就挺直了几分。
这种习惯性动作陪伴我几十年了,有意识的改变需循序减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