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父亲散文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 仁者爱山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23:35 被阅读502次
    祖孙三代合影于丹江口水库大坝上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范国强

    题记:今年是父亲寿辰九十周年。父亲生前一直身体硬朗,性格开朗。多少年以来,在我心目中,他始终是我们精神的支柱,家庭的靠山。在人生的搏击中,他又始终是生活的强者。按我原来的估计,他应该能活过百岁。但他还是在八十四岁那年走了,他没有能走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谶言。心里痛楚,夜不能寐。重发旧文,以表思念。(2018年6月5日)

    父亲母亲与我儿子范毅合影照

    将父亲的回忆录《岁月》编印成书并为之作序,是我主动对父亲提出来的。在我六兄弟姊妹中,只有我最了解父亲。读了父亲的回忆录以后,我则更加理解了父亲。

    父亲这一生不容易,他明年就进八十了,八十高龄的老人,在回顾他这一生时,该会有多少感慨和感悟?人生是一个过程,父亲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在生活的考验面前,父亲永远是一个强者。在回忆录中,父亲用他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叙了他一生中所经历的坎坷岁月,倾吐了他一生中所感受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他的人品、性格、思想、爱憎都袒露在字里行间,我读了以后既感动又感奋。我曾写过一篇《父爱如山》的文章,记叙了父亲几十年来始终对我关心爱护的一面,其实父亲的好远不止这一点。我高兴我有这么一位值得尊敬和爱戴的父亲。

    我与父亲

    父亲在我心目中永远是副慈爱的形象。当我看到父亲讲到我儿时的情景,我的思绪飞回到了久别的童年。我童年时代的家虽清贫却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见过父亲打骂过我们,甚至连大声呵斥都很少。而在我居住的那条街道,周围邻里打骂子女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记得家中有一把鸡毛掸,有时我们惹得父亲生气时,父亲会将鸡毛掸倒过来高高举起,母亲明知父亲舍不得真打而故意在旁边笑着打趣:“打呀打呀”,但就是从未见鸡毛掸真正落到过我们身上。每年的过大年是我最高兴的日子了,童年的我特别盼望过年,一来可以全家人团聚一起,父亲平时经常工作在外,惟有过年才有可能在家里好好歇歇;二来可以不做作业痛痛快快玩几天,贪玩几乎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我当然也不例外;三来可以打打牙祭,一年的好吃好喝大概都集中在过年这几天了。年三十那天,我们一改学校放假后睡懒觉的习惯,都早早起床,我帮着父亲打扫扬尘张贴年画,姐姐则帮着母亲烹炸煎炒准备年饭。大门上的对联似乎总是由我来书写的,写的什么内容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中午随便下点面条充充饥,我们都眼巴巴望着夜晚吃年饭。黑夜终于降临了,父亲忙着摆桌子板凳,母亲在灶前忙着热一道道菜,姐姐将一碗碗热好的肉鱼菜肴端上桌,我和兄弟们则在门前点上一串长长的鞭炮。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我们一家人乐呵呵地围坐在了桌前。此时父亲总要饮上几盅酒,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姐弟几个狼吞虎咽,这是何等的天伦之乐啊。每到这个时候,父母按惯例总要给我们发压岁钱,压岁钱都是一角角崭新的票子,尽管不多,但别提我们多高兴了。三十晚上按传统习俗是要守岁的,我们陪着父母一起守岁,守着守着我实在耐不住困倦睡着了,醒来时已是大年初一的早晨。母亲忙着给我洗脸洗手,帮我换上新衣,我高高兴兴地跟着父亲一起到处走人家拜年。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多么值得留恋的日子啊。真的,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没有比家更能吸引我们的了,父亲把我们这个家始终看作是温馨的港湾,而我们这些孩子则把家看作是幸福的乐园。

    父亲的旅游照

    在这本回忆录中,父亲用了很多的笔墨写我母亲。母亲的形象、母亲的为人留在父亲心中的印记是永远磨不去的。父亲和母亲本是依我祖父祖母之命而结合,属于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父亲本是从心底反感这包办婚姻的,他坦言当初对我母亲并没有感情,结婚一年还只是名义夫妻。父亲改变对母亲的印象是在父亲失业去武汉独闯天下之际,在父亲的人生处在最困难的阶段,母亲来到了父亲的身边,从此他们相濡以沫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40年的艰苦岁月。在武汉这个陌生的大都市里,他们同甘共苦、勤扒苦做硬是撑起了一个八口人的大家庭。我母亲忠厚纯朴、勤劳善良,属于中国传统妇女中的贤妻良母类型。在我的童年时代,父亲几乎一年到头在外忙碌,几个月都难得回家一次,母亲用她羸弱的肩膀默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她不仅要抚育我们几个儿女,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那时正是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我们能尽量少饿肚子,母亲没有少费脑筋。父亲在回忆录中写到,母亲有一段时间在米厂工作,连抖米袋后抖下来的几粒谷子也要拣在荷包里拿回家,做成羹给我们喝。尤其是父母双双退休以后,看到我几个兄弟也下岗在家,为了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年迈的父母又重操旧业在家从事面条加工,父亲每天凌晨一点钟准时起床出面皮子,母亲则两点钟准时起床出面条,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如此不间断,母亲终至积劳成疾过早去世。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父亲在回忆录中记叙了这一段辛酸的往事,表达了他对我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他多次难过地说到他对不起我母亲,其实我们知道父亲对母亲一直是很好的。母亲没有文化,事事几乎都是父亲拿主意,母亲则始终不让父亲做家务,以至母亲去世后父亲一时自身生活也不会料理。但父亲对母亲却始终是尊重的,他们彼此之间从未红过脸。我永远记得在母亲去世的那段时间,父亲的精神几乎完全崩溃了,他伤心欲绝,老泪纵横,好多天茶饭不思,形貌憔悴,一说到我母亲他就哭。许多年过去,他还不断写诗文怀念我母亲,和我们见面时也经常提到我母亲,总说我母亲跟他在一起没有享过一天福,言语里充满了内疚和伤感。这是多么真挚深厚的感情啊。

    父亲在武当山留影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永远是我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支柱。从我入学读书到上山下乡去企业进机关,在我人生的每个转折时期,父亲都始终在关心和关注着我,而我则把父亲对我的嘱咐和要求看得很重。因为我知道父亲是有眼光有主见有立场有胆气的,我无数次从父亲那里获得过鼓励和支持的力量。当我对前途感到迷茫时,当我一度悲观失望时,当我受到挫折委屈时,当我遇到难题难关时,我首先想到的总是先征询父亲的意见,而父亲总能在关键时刻对我指点迷津。可以说我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对我来说,父亲的爱的确就像一座高大巍峨可以依靠的大山。

    我对父亲佩服的地方很多。一是他的过人主见。父亲在他人生的好几次重要关头做出的决定,实践证明都是非常正确的。他在独自去武汉谋生时还仅仅二十出头,完全是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子。当时武汉刚刚解放,一个没有正式职业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年轻人想在这个大都市里站住脚委实不易。有人曾劝他回农村算了,说我祖父完全可以养活他。如果父亲是个没有主见或意志薄弱的人,很有可能就这样灰溜溜落荒而逃了。但生性倔强的父亲偏偏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硬是靠自己的艰难打拼在武汉立住了脚跟。当读到这一段时,我的心里涌上来的是一种既辛酸又震撼的感觉,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父亲顽强与生活抗争的一个个类似电影蒙太奇的镜头。我为父亲的坚强感到骄傲,更为父亲的主见感到庆幸。倘若父亲在这人生的重要关头没有主见,父亲乃至我们兄弟姊妹的人生历史肯定会重新改写。回忆录中还有两段描写也很感人,一是父亲在牵头组织糕面个体户走合作化道路遇到困难时,有人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想中途散伙,父亲考虑到两位工友的艰难而坚决给予了抵制;一是父亲在国民经济状况好转以后,坚决要求将暂时分散各自经营的糕面小组重新回归集体的怀抱终至成功。要知道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父亲做出这两个决定是多么不容易,它既体现了父亲的政治眼光和大局意识,更展现了父亲的无私品格和博爱胸襟。

    上图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二爷,父亲,四爷。前排依次为国正弟,姐姐,作者。

    我对父亲佩服的第二点是他的一身正气。父亲终其一生只担任过基层的小干部,但他却疾恶如仇,刚直不阿,不怕得罪人。回忆录中写道,父亲在派驻农村担任工作组副组长期间,曾主持批判过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曹仕会。曹仕会是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曾擅自决定杀了六头牛九头猪,只给群众每人分了四两肉,剩余的和其他干部共同享用了。同时他还在工作中作风粗暴吊打过一名社员。这在今天可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在当时却属于严重的问题。父亲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将工作做得很细,使批判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既缓解了群众的情绪又教育了犯错误的干部。这件事情的处理还使我看到了那时的社会风气的确很正,对干部的要求的确很严,这无疑对腐败现象的遏制是有积极作用的。他在荣华菜场当经理时,听说有一名职工偷偷将一刀剁好的肉给女儿私自拿走,即刻赶出去夺了回来,并在全场职工大会上对这名职工进行了严厉批评。他不仅为了公家和群众的事不怕得罪职工,还不怕得罪领导。他在食品厂担任厂长期间,他的直接上级向他提出要辞退几名外请技工,其真实想法是想把自己的亲属安插到厂里,他硬是顶着不办,使这位领导恼羞成怒,其结果导致了父亲提早退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也可能是他生性刚直不会拐弯的原因,尽管在我童年时他就一直在要求入党,我记得我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就曾帮他写过入党申请书,但他却始终未能如愿,这是父亲一辈子的遗憾。现在父亲已经80了,我在看望他时曾对他开玩笑说他是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他的六个子女中有三个还有两个孙子都已是共产党员了。但我敢说,父亲对我们党的忠诚苍天可鉴,是经过了岁月的考验的。岁月啊,这沉甸甸的字眼,试问如今究竟有多少人能赶得上父亲对我们党的忠诚?

    父亲与长孙范毅、孙女晓云合影

    我佩服父亲的第三点是他的工作能力。父亲文化基础不高,仅断断续续读过几年私塾,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更没有学过心理学、管理学之类,但他一生肯学善学,极有悟性。从他在主持批判曹仕会的过程中,从他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事务中,可以看出他已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素养。他在糕面社当主任时,将华罗庚的优选法主动运用于生产实际中颇见功效;他后来当保管时创新的班清班结制度,对加强企业管理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他调到荣华菜场当经理时下重手整顿管理混乱的四条措施,最可见他的管理细密水平和大刀阔斧作风。父亲是这样概括他的这四条措施的:“第一,停止划拨。就是防止采购员搞鬼,货没有回来,钱从银行划走了。我改为采购员带支票出门,货同发票同支票存根一同回来,汽车下货过秤。如果损耗大了,就找采购员与对方联系,找出问题,否则差错部分由采购员负责;第二,我对营业员摊点监督拨货,堵住了调拨员与营业员互相勾结私分的漏洞;第三,营业员摊点乱报亏损,我控制他百分之零点二。如果亏多了,超过了范围,就由营业员私人赔偿;第四,板车搬运员货到场时,用地磅及时过秤,防止他们在中途路上放血。”记得我读到这里时,曾下意识地会意一笑,此时的感觉是父亲就像一位知己知彼的军事指挥家,也像是一位善于“弹钢琴”的好手,荣华菜场经他这一整顿,立竿见影扭亏为盈。父亲在叙述这段历史时深有体会地说:“管理不但要健全制度,领导者还要督促检查,还要依靠广大群众共同监督。这些措施是死的,全靠人灵活运用。如果你对这样的人手软,就是对人民的罪恶。”这些话看似平淡,实则不啻是管理学的经验之谈。我最欣赏父亲的一件事是他毛遂自荐到乘胜糕面社当主任,此举充分体现了父亲敢作敢为的性格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当时桥粮局要求他务必在25天内完成20万斤面条的加工任务,以保证在节日之前按每人3斤供应全区人民。父亲尽管没有立什么军令状,但他说到做到了,他团结带领全社职工,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父亲极强的事业心体现在他的一生中,我不敢说我学到了父亲的所有长处,但在这方面我可以无愧地说是得到了父亲的真传的。

    闲时打打麻将,也是晚年一乐。

    我佩服父亲的第四点是老人家的好记性和勤思善学。一个80岁的老人,对他过去所经历的事情记得那么多,这已经使我惊讶;更使我惊讶的是他年幼时所听到看到的许多诗文和对联,他直到今天竟还能够倒背如流。父亲在回忆录中提到许多史实,像黄石港石灰窑的过去、美国飞机轰炸黄石的情景等等,我相信对今天修地方志也是有一定参考作用的。最难能可贵的是父亲自退休以来,一直在坚持笔耕,写日记、写诗文、写回忆录。每看一段电视新闻、一张报纸、一本书,或听到一段故事、一段传闻,他都要发乎感慨,诉诸为文。迄今为止他已写满十数本笔记,总有大几十万字吧。这几年来我每次回汉看望父亲,总要情不自禁地翻翻父亲的这些笔记。父亲的一手钢笔字刚中有柔,颇见功力,且笔画工整,一丝不苟,透着父亲的为人性格及人生态度。每次父亲见了我都很兴奋,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看到父亲头不昏眼不花,既能写又能说,我也非常高兴。我完全相信,父亲的高寿除了恪守生活规律和保持心态平和以外,坚持笔耕常做思维体操肯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图左至右:姐姐,父亲,作者。

    父亲是读过孔夫子的人,他对中国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推崇备至并身体力行的。他对我祖父祖母包括曾祖父曾祖母都非常孝敬,无论是在我小时候和他一起回老家与祖父母一道过年,还是在祖母八十高龄以后他经常回乡去看望,父亲始终都是恪守“事亲以得欢心为本(曾国藩语)”的原则,想方设法让老人高兴。但父亲在回忆录中却总说自己不孝,总在心中忏悔,这很使我感到汗颜。在这一点上我不如父亲。孝敬老人和爱护子女是一致的,父亲在这两方面相得益彰。本来父亲在仕途上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他不想当官是一个方面,但想到我母亲一人在家拖儿带女想为母亲分点忧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回忆录中我看到,在几个重要时候和场合,父亲都是为了我们才毅然决然从单位回到家来的,父亲把我们这个家看得很重很重,把我们子女看得很重很重。即使是现在这么大岁数了,他还时刻把我们挂在心头。我们没对他老人家尽多少孝道,而他却对我几个下岗的兄弟总在关心。最典型的一件事是我家的私房拆还建以后,父亲出于远见赎回了一间小门面用于出租,按说他完全可以比现在活得要好一些,生活质量要高一些,但他却硬要把这点租金切蛋糕平均分给我们,自己仅留下微薄的一份。其实他如果不给,谁也不好意思和他争的。我的善良无私的老父亲啊。

    父亲笃信佛教,回忆录中有许多处说到因果报应,我在帮他将回忆录输入电脑时均没有自作主张删去。佛教思想是父亲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来源,笃信佛教使父亲老来性格变得更加随和,心情也更加豁达开朗,这对于他的延年益寿无疑大有好处。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谢佛教。关于佛教本身,我并不认同将佛教简单化地等同于迷信之说,佛教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度和无止境的,其实我们对佛教又真正懂得多少呢?我倒是觉得佛教的劝善思想无论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尤其在今天,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无疑是合拍的。父亲信佛教信了一辈子了,就让老人家继续信下去吧,我不想改变他也没有能力能够改变他。

    我在前文中已经说到,父亲仅读过几年私塾,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回忆录的遗憾之处是没有多少文采,表述方法也过于口语化和随意性,有点像流水账式,但它的价值却是显而易见的。

    时逢父亲八十寿辰在即,谨以此文表达我作为儿子的孺慕之情。

    (写于2006年12月)


    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e03358f1369:伟大的父爱母爱,永远是最感人的故事!
      • 仁者爱山:伟大的父亲母亲🙏🙏🙏(邹珍贵)
      • 192cab9e262c:体現了"小人物,大志向"之风釆!
      • 192cab9e262c:拜读"听父亲讲过去的事情",领悟到老人家由优秀思想品质驱动,演义出的多个层面的动人故事。
        而兄弟下岗在家,累及父母,不怎象父兄那样拚搏,觉一憾事,略显相形见绌!
      • f36072dd87aa:父爱如山,风范长存!
        文字朴实,感情真挚!好文!好文!
      • 仁者爱山:怀念父辈的经典文章,是范文,值得珍藏。
        [强](石教才)
      • 仁者爱山:@范国强 父爱如山,风范长存!(周承强)

      本文标题: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r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