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的晚自习,上了第一节历史的复习课。整堂课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有习无复”的情况。总体来看,复习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这堂复习课的流程主要是这样的。本节课复习八下历史第一、二课。首先叫同学上黑板列出这两课的框架。班上正好是四个人,一人一块黑板,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接着,老师讲评同学们列的框架,补充内容,指出重要考点。同时,为每一个同学的框架打分。再次,老师挑出这两课特别重要的考点,要求同学们背诵,再抽人背诵。最后,由同学们讲评习题。
评价这样的一堂课,优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参与度很高。另外,这样的复习,既达到了让同学们回忆起旧知识的目的,也做到了对旧知识的巩固、识记。
在我看来,我的这堂课是一堂经过充分准备、用心构思的课。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这堂课上得还比较成功。
当然,教然后知不足。教学的生命就在于实践。一堂课无论课前准备的多么充分,一旦进入课堂总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而这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的关键所在。
回到我讲的这堂复习课,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总的来看,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最为主要。
第一,时间的问题。因为晚自习连上,这次课不出意外地又拖长了。到讲完之后,已经有70分钟了。回过头来看这节课,发现到处都是用时间的地方,列框架,讲评,背诵,讲练习,每一块都需要用时间,且时间还不短。就这样,到最后的时候,时间就不知不觉被拉长了。
第二,主次的问题。我这个人往往在取舍上很难下定决心。像是这节课,我很想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但又缺少主次的区分,搞得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主要的了。这样,课程容量大不说,教学的时间势必要延长。
总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我相信,只要我用心上课,不断反思,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