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半躺在床上看电视新闻,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突然又被电视声音惊醒,原来不知道何时手压着遥控器把央视新闻频道转换到了央视电影频道,上面正在播放由陈可辛在2007年导演的电影《投名状》,一时睡不着,干脆看了起来。谁知道看完了更加睡不着啦,不由自主打开简书,记录一下现在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认为要普及一下何谓“投名状”。投名状在古代用于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就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这一条路了。所以后世就沿用了这一系列的说法即为“投名状”。
投名状一词,源于《水浒》中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林冲初上梁山,王伦提出了“纳一个投名状”的要求。投名状,朱贵是这样向林冲解释的:“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观电影《投名状》有感其次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剧情。1870年秋,大哥庞青云(李连杰 饰演)一身官服,在城墙顶俯瞰自己的就职典礼舞台;充满理想、胸怀壮志的他,如果没有走上这条不归路,极可能是推翻腐败清庭的新中国革命者之一,创大事业名留青史,可惜两个强盗和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亦导致他最后的毁灭。这两个强盗是曾跟他矢誓生死与共的结拜兄弟:二哥赵二虎(刘德华 饰演)和三弟姜午阳(金城武 饰演),而那个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莲生(徐静蕾 饰演)。
赵二虎在乱世中沦为强盗,带着几百人到处劫掠,他为人盗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条活路给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来分给和他同住一条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众心。赵二虎一生人最爱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妻子莲生,一个就是十三岁便跟了他做强盗的三弟姜午阳。自从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一役中,大哥庞青云这个陌生人为替姜午阳挡箭而受了伤,令姜午阳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姜午阳对庞青云的崇拜竟超过他对赵二虎的崇拜。
在赵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军洗劫,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后,姜午阳极力主张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由大哥庞青云带领他们投效清廷,赵二虎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绝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首领地位拱手让给庞青云。
为实现天下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理想,庞青云借助以赵二虎、姜午阳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营”暂时为清廷效力,原来是要借助攻打太平天国结集军力;但是随着他大权在握,庞青云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碍。他不惜和赵二虎决裂,屠杀被赵二虎劝降的太平军降兵,只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姜午阳的狂热性格,说服他站向自己那一边。本来,庞青云距离成功已仅有一步之遥,但他的作为伤透了对他崇拜不已的姜午阳。就在他设毒计暗害了二虎后的就职大典上,就在权势如日中天的最辉煌时刻,庞青云竟横死于刺客之手。
观电影《投名状》有感其实电影《投名状》是根据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为蓝本创作而成,里面有曾国藩(时调任直隶总督/刺马幕后主谋)、李鸿章、马新贻(时接任曾国藩的两江总督/慈禧抑湘军势力的棋子)、张汶洋(刺客)等人的影子。对于历史原型部分,我在此就不加赘述和评论了。
观电影《投名状》有感我只想就电影本身里面的一些东西谈一谈观后感。“投名状”是特定时期下的一种产物,其产生背景和内涵我不敢妄加评判,但就其外延意义而言,我从人力资本管理层面理解的最大意义在于,个体作为一个组织或团体的一分子,在你决定加入的那一刻开始,对团队的忠诚是不可少的基本素养。我们不主张以类似“投名状”那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而是自己内心在对企业文化认可的基础上以践行而体现。当然,对于畸形的企业文化而言,忠诚无从谈起。
对于电影中歃血为盟的结拜兄弟义气,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但“义”一字我的理解是道义、担当、正义,是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吻合的,应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传承、弘扬。
影片的结局以发人深省的剧情收场,表面上看庞青云是死于结拜兄弟姜午阳和清廷之手,我认为是他自己自杀(这里撇开历史原型而言)。为什么?是他的三观不正害死了他自己。不仁不义、卖友求荣、背信弃义、利欲熏心、蛇蝎心肠、道貌岸然、心狠手辣、两面三刀、草菅人命等等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赵二虎、姜午阳心有百姓众生、本质敦厚善良、有担当、有血性,但愚忠、愚义、少读了书、少了洞见和智慧,最终害死了他们自己和一大批兄弟、姐妹、家人。令人唏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浩瀚宇宙和历史长河中我们只是一粒尘埃,如何理解“忠”、“义”,如何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你我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义不容辞的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要务,更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理念,更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观影谈感受我想成为我的新常态,及时与伙伴们分享是一种快乐。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忠义之人,献给所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