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孩子与提供保护的成人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正常反应,这种反应根深蒂固。恐惧还与战反应自动联系在一起,这样当孩子遭受遗弃或需要关注、帮助时,就会自动开始哭闹。然而在那些导致CPTSD的家庭中,父母非常厌恶孩子哭闹,打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警告他们不许哭(也有一些父母任由年幼的孩子自己“哭个够”,却不给孩子任何的关注与关怀。)
在大多数不健全家庭中,父母会在孩子需要帮助或关注时不屑一顾。但即使是没有恶意的父母,有时也有可能严重忽视孩子,因为他们认同了“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而陪伴多久并不重要”这一说法。
如果孩子长期无法与父母建立起必要的联结,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和抑郁。在创伤性家庭中,孩子极度缺乏关爱,并极需被照料。照料者却很少或从不提供支持、安慰和保护。
如果你经历过这些,那么长大后你就会觉得没有人喜次你,没有人愿意听你说话或想要靠近你,没有人与你共情、给你温暖或表示亲近,没有人关心你的想法、感受、行为、愿望或梦想。你从小就知道,无论你经受多么大的伤害、疏远和恐惧,求助于父母只会加剧被拒绝的痛苦感受。
如果父母在孩子需要帮助和支持时对其置之不理,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混杂着恐惧、羞耻和抑郁。长此以往,痛苦就成了孩子自我体验中的主导感受,这种感受难以控制,以致他们不得不通过解离、自我药疗、攻击自己或他人来转移注意力。
由于长期缺乏温暖和保护,被遗弃孩子的内在批判者开始恶性生长,导致其情况进一步恶化。孩子寄希望于通过完善自己来获得他人的接纳。于是,孩子在开始自我反思时,会出现这样的认知:“我真是卑劣、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丑陋不堪;如果我能完美,也许父母就会爱我了。”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过度注意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并努力使自己变得完美无缺,最后他们会根除一项最根本的“缺陷”,即渴求父母的时间或精力这项“弥天大罪”。出现这种行为的根源是,孩子
注意到,每当他需要父母的关注、倾听、兴趣或感情时,父母都不加理会,或者变得愤怒或厌恶。
仅情感忽视本身就会导致儿童自我遗弃,并放弃塑造自我。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与父母有联结的假象,保护自己免于失去这种脆弱的联结。但这通常需要自我放弃很多,例如,放弃自尊、自信、自我关怀、自我利益和自我保护。
此外,当孩子明白无法指望父母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危险和不公正待遇(更不用说来自家里的危险)时,其内在批判者的自危“程序”就会加剧。他们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对可能出错的事情过度警惕。他们的内在批判者会为他们罗列许多可能发生的灾难。这会给孩子留下了世界充满敌意和危险的印象。
在这样的忽视下,孩子的意识最终会被极端化和灾难化的想象所淹没。这其实是内在批判者的常用伎俩,但会导致孩子不断在脑内预演恐怖的场景,徒劳地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久而久之,内在批判者会认为其他所有人都是危险的,只要有陌生人或不了解的人进入视野,就会自动触发战、逃、僵或讨好反应。
这种“人很危险”的意识通常会演变为社交焦虑,而社交焦虑是CPTSD的常见症状,严重时会发展为社交恐惧症或广场恐惧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