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摘自求学足迹
愿每天的分享能带给一切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愿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利益到你,帮助到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9b754d1fa8de2cd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d527543a170fab66.jpg)
2011年11月20日晚,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办了关于真理观的演讲。演讲者为大家分享了何为真理、如何观察真理、如何证明真理等内容,并通过一则精彩的小故事,指出了如果没有依靠真理、树立正确见解,那么我们也许会在现代社会中迷失自我,成为囚徒。(见后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9be03e0bdfb3496e.jpg)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7d575ab6723ba44a.jpg)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为“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
“求是”意为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包含“求实”的意义但不拘于“求实”,在实中求学问。“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这样一所大学里探讨“真理观”,可谓是相得益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51f827661d68a6a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f85a4d51c15dfce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635dba38a5c16a88.jpg)
现在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我去过很多学校,发现好多老师和同学,既不想听佛教的甚深道理,也不想听科学方面的知识。他们特别关心、天天忙碌的,只是自己的工作、感情、生活等;他们特别喜欢听的,也是能当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言。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对人生真理,拥有非常正确的见解,那么工作、生活等基本问题,肯定可以迎刃而解;反之,假如一开始就把人生的目光定在钱财上、地位上,真正的“我”都丢失了,那又何谈“我”的幸福?
每当我到大城市里,面对一些颠倒的社会现象,经常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看到迷茫的人群,也自然会产生悲悯之心和悲恸之情。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大多数人,天天都在奔波忙碌,费力地做着各种事情,可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今生的生活,为了眼前的养家糊口和短短几十年的享受,而不关心周围的社会和生存环境,也从不考虑自己来世会怎么样。在忙碌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迷失自己,追求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却不知道“我”丢到哪儿去了。
以前汉地有一个故事:一位公差押解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晨醒来后,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第一样是包袱,他们的盘缠、衣服都在里面,当然不能丢;第二样是公文,只有将这份公文交到京师,才算完成任务;第三样是押解的和尚;第四样是自己。公差天天都清点一遍:“包袱还在,公文还在,和尚还在,我自己也还在。”这才开始上路出发。
日复一日,偏僻的小路上经常只有他们两个在行走,很是寂寞,免不了闲聊几句。久而久之,彼此互相照应,关系越来越像朋友了。
有一天,风雨交加,他们饥寒交迫,赶了一天的路,就投宿到一个破庙里。和尚对公差说:“不远处有个集市,我给你打点儿酒,今天好好放松一下。”公差心思松懈,就给和尚打开枷锁,放他去了。
和尚打酒回来,还买了不少下酒菜。公差喝得酩酊大醉,沉沉地睡了过去。
和尚一看机会来了,就从怀里掏出一把刚买的剃刀,将公差的头剃得精光。然后,他将公差的衣服扒下,自己换上,又将自己的僧衣裹在公差身上,连夜逃走了。
对于发生的这一切,公差浑然不觉,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他醒来之后,舒舒服服伸个懒腰,准备清点东西,继续赶路。一摸手边,包袱还在;再看公文,也在;找和尚,竟然不见了。公差抓挠着头皮想:“和尚哪儿去了呢?”突然发现自己头是光的,再低头一看,身上穿着僧衣,于是恍然大悟,原来和尚也在!
前面三样都在,第四样就该找自己了。公差又在庙里庙外四处找,怎么也找不着,心里就纳闷儿了:“和尚还在,可我到哪儿去了?”
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也像这个公差一样,没日没夜地忙着各种琐事,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变成了囚徒,结果“我”却找不到了。
就像如今的有些学者,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课题、那个课题——听说有的老师找不到课题,就给学生施压,让他们去搞研究、写体会,最后把学生的论文变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多学生都被逼得没办法,但又不得不做。
还有一些人为了名声、地位、金钱、感情,也是一辈子都在费心竭力。比如,为了感情,他们倒下去一次,又站起来;再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一直不断地重复,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那么,人们追逐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我”。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不一定真的对“我”有利,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当自己死的时候,拥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只有生前所造的善恶业,才会如影随形,和自己紧密相连、永不分离。
这一点极为关键,然而遗憾的是,好多人却对此一无所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88dce7883aefe1e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468786b986b5dc72.jpg)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想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我既不偏执佛陀,也不嗔恨淡黄仙人等,谁具有符合事实的真理,我就认定谁为导师。”
——印度著名学者德雪达波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中观四百论》
也就是说,你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遇到佛陀所讲的很多眼睛看不到、手摸不到的现象,比如前世后世、六道轮回、业因果等,如果觉得无法理解,或无法直接证明,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先研究一下佛教的般若思想,比如看看唐玄奘翻译的《大般若经》。若是通达了般若空性,你就会明白,如此甚深的道理,不是一般世间人能抉择的,应该是具有无比智慧的智者,才能揭示得清清楚楚。
“珍宝的价值,牧民根本不能了知,同样,世间的真理,一般人也无法通晓。”
——萨迦班智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9001c300a564bfb9.jpg)
“每个人的未来会怎样,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愿大家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心与真理不再有隔阂,人生越来越趋向光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7334701/cdc6fc36fbb8cd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