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宝妈
“我该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宝妈面对熊孩子的无奈,束手无策

“我该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宝妈面对熊孩子的无奈,束手无策

作者: 摘枝桃花换酒钱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0:29 被阅读0次

有读者留言,说自己面对熊孩子十分无奈,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冲着孩子大喊大叫,应该怎么办?

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大部分家长都很难做到很好。包括T妈也是这样,她在还没有当妈的时候,整天“说教”别人,谁谁谁又吼孩子了,谁谁谁家孩子真可怜,但等到她自己当妈的时候……

T妈感觉自己的身体里,就好像住着一只暴躁的怪兽,稍微被踩到了一脚,就怒火上头,吼了出来。

不当妈不知道,当了妈才知道——原来全世界的妈妈心里都住了一只喷火龙。

可老是这样也不是办法,应该怎么办呢?T妈也开始想办法了,她不断搜集资料,看看到底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01、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情绪弱点,从“自我承认”开始

T妈以前觉得自己的脾气挺好的,特别佛系,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淡定得不像话,为什么在遇到孩子的事情时,就这成了一头喷火龙呢?

因为T妈没有认识到,其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弱点——越是在意的东西,越是容易被点爆。

以前T妈脾气比较好,是因为她将自己的底线跟原则划得特别宽,把“别人”当成了外人。就像但丁说的,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她自然不乐意犯这种糊涂。

但落到孩子身上就不同了,孩子首先是“自己人”,而且还是整个家庭的重点关注对象。

重点关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会无时无刻地不停着他,放大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好的越好,坏的越好。

当你放大的是孩子的缺点时,你的情绪弱点就会暴露出来,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就变成孩子眼里的喷火龙了。

“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你到底有多蠢啊?”

“你生你出来是干什么吃的?你想气死我啊?”

“你真的是太丢脸了!”

……

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寻找自己发脾气的“诱因”,做具体分析——到底哪些事情是最容易引爆脾气的点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心里的底线不同,只有把这些“爆点”找出来,你才能够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再做更具体的调整。

有的时候孩子身上的问题,更可能来自于家长自己。比如家长这段工作压力过大,积累了一些不愉快,再面对不怎么如自己的孩子,就会一下子控制不住发泄出来。

我们到底是因为孩子弱小,知道他不能反抗,把他们当成了“发泄”的工具;还是孩子身上真的让你不满意的地方,一定要分清楚。如果是那种,在以前你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发脾气,最近却突然发脾气了,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你把孩子当成情绪发泄的工具了。

我们发脾气,通常会在我们视为“弱者”,可以“欺负”的对象上发脾气,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反抗不了。若是不相信,大家好好回忆一下,有几个人敢随便对自己的老板发脾气?

T妈很快就找出了她的“爆点”,与其说是她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不如说她觉得孩子老是达不到她想要的标准。但T妈恰恰忘记了一点,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的身体发育还未成熟,所以才会在心理、行为举止,各个方面显露出很多“缺点”。

这些不是缺点,是孩子进步的“空间”。

02、认识孩子:他们还没有长大,从寻找孩子的“优点”开始

没有长大的孩子,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达不到“标准”的地方。可是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呢?

是我们家长自己。

其实我们仔细回想就会发现,往往我们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宽容”,因为那是别人家的,跟你没关系。可是换成自己家的孩子,有的“缺点”就会变得格外刺眼——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别人家的孩子,三岁就不穿尿布湿了;别人家的孩子,五岁就已经会做算术题了;别人家的孩子,六岁就已经把英语说得很溜了……

永远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那里摆着,你会发现自家孩子四岁了,还会尿床、甚至是拉在裤子上,出门遇到人也不知道张口;五岁了,只会ABCD几个英语字母,连单词都不会;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却不肯坐在桌子上写几页字,怀疑他不是读书的料。

我们永远用“别人家的孩子”对照自家的孩子,尤其是用别人的长处盯着自家孩子的短处,越看越不满意,越看越恼火,顿时觉得他哪哪都不对,憋不住的就想发火。

这个时候我们忘记了,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一个需要时间、需要成长空间的孩子。

我们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某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被我们拼凑出了一个完美的孩子,成了我们心目中的“标准”。孰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完美的,就像我们成年人,跟任何一个人相比,都有一个比不过别人的“缺点”。

老是盯着“缺点”瞧,怎么可能比得过别人?

你又如何知道,现在这个孩子身上的“缺点”,其实不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能够点亮未来呢?

比如T妈的孩子很喜欢在墙壁上乱涂乱画,说了多少遍都不听,打了骂了都不管用。T妈只看到了孩子乱涂乱画的这个举动,却忘记深思——他为什么喜欢画?是因为他喜欢画画吗?他有了灵感吗?她现在提供给他的灵感空间太小了吗?

一位妈妈给T妈出了一个主意:既然他那么喜欢绘画,那你买那种可以贴在墙上的“黑板纸”,贴一圈让他画。等劲头过去了,你再撕下来就是了,既满足了他,也避免了你怕白墙被他给画花了的担忧。

果不其然,当T妈将孩子喜欢绘画的墙壁,全部换成了“黑板纸”后,好像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她再也不会为这个问题跟孩子发脾气,关于创作的绘本、工具书也变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开始和孩子一起在墙壁上作画。似乎一下子,她发现了孩子的一个优点——原来,他有可能被上帝点亮了艺术创作的天赋。

03、控制情绪的法宝,永远掌控在自己手里

虽然T妈已经尽量把自家的熊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看待,但有的时候还是无可避免的会想要发火。

明明三岁就会吃饭、穿衣服,现在六岁了还不好好坐在餐桌边,催了几遍起床他都不想动,还会故意将牙膏挤得到处都是。T妈每每遇见,气得都想狠揍一顿他的小屁股。

但是T妈很快发现,当她某一段时间脾气比较火爆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会在那段时间特别失控——孩子的反常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见了她的另一面。

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你不需要一天24小时面对他,就像一向不喜欢出门的你却因为疫情在家宅了一个月,终于能够出去逛一圈了,喜得跟什么似的,正因为难得能够“见一面”别人家的孩子,所以你才会看什么都好。

一旦换成自家孩子,就变成了曾经爱到了心头,但已经吃得腻歪的某种口味,完全不想在餐桌上看见它。可孩子不是菜,菜能换,孩子能换吗?

显然不能。

所以一旦遇到身体里的那头喷火要冒出来的时候,要怎么办呢?T妈是这样做的:

(1)深呼吸:在还能够控制的情况下,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2)暂时走开:如果实在控制不住,避免造成更大的误伤,转身离开去另一间屋子。

(3)转移注意力:一种是“发泄转移”,就是气到不行,跑到另一个房间把抱枕当成孩子揍一顿,消气;一种是“事件转移”,赶紧找一件别的事情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打扫卫生、跳绳、跑步之类的。

(4)重温温情的瞬间:手机里多储存一些孩子可爱的瞬间,房间里多放一些孩子可爱的笑脸,利用这些“瞬间”唤醒自己对美好的回忆,加速失控情绪的降温,重回那种内心充满了爱与温暖的感觉。

(5)寻找发脾气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孩子发脾气,还是单纯的把孩子当成了发脾气的工具。

她在气到不行的情况下,直接对自己喊了“STOP”,把自己关到另一间屋子,狠狠揍一顿抱枕。发泄完了,就开始自我剖析生气的原因,以及孩子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她要如何“处理”。

等想清楚了,再出去面对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若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工作压力过大,情绪低落,才忍不住爆发到了孩子身上,那么就要学会自我解压,防止将过多的情绪爆发在孩子身上。

毕竟,在这种时候,孩子是无辜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该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宝妈面对熊孩子的无奈,束手无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vb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