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养到1岁左右,会有一个举动让妈妈很抓狂——那就是扔东西!
好好地吃着饭呢,抓起勺子“啪”的往地上一扔。
妈妈刚叠好的衣服,宝宝二话不说,抓过来就往地上扔。
刚给宝宝买的新玩具,还没玩热乎呢,又往地上一扔,直接给摔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1628/fc289292c6e92392.png)
最可气的就是,妈妈刚把东西捡回来,一脸严肃地对宝宝说,“不许扔了哦!”
下一秒,东西又被扔了出去。
就这样扔了捡,捡了扔,每天无限循环,可累惨了我的腰。
碰上这样的“捣蛋鬼”,老妈子到底该怎么办呢?
小样妈这就来给你支几招。
1. 会扔东西的宝宝才健康
首先要恭喜你,宝宝能那么娴熟地扔东西,说明他发育的很不错呢。
虽然在我们看来,扔东西就是一个捣蛋的表现。
但对宝宝来说,却是一项很有难度的技能。
他需要控制自己的手指,把东西抓住,然后再用力地松开,这样东西才能漂亮地扔出去。
勤劳的宝宝为了夯实自己手指的这项技能,会孜孜不倦地拿各种东西来练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1628/f61b2d0ef9b8c837.jpeg)
除了单纯地锻炼手指,宝宝在扔的过程中,还会努力地观察和思考。
“这个东西扔出去怎么没有声音?那个东西扔出去怎么有声音?”
“这个勺子扔出去就直接掉在地上了,那个球怎么能滚那么远呢?”
虽然宝宝的头脑里还不会有这么清晰的思考过程,但他确实在观察,在试验,在反复验证自己朦胧的想法。
宝宝为了发展自己的小手和头脑,那么努力地练习,我们是不是该为他鼓鼓掌呢?
2. 这样立规矩,宝宝不再乱扔东西
当然啦,如果放任宝宝想扔什么就扔什么,不仅会给妈妈制造很多麻烦,还可能会发生危险。
所以在尊重宝宝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建立规则,把宝宝的行为约束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内。
简单来说就两条。
一、给他可以扔的。
二、拿走不能扔的。
先来说第一条,给宝宝可以扔的东西。
我们可以选一些安全的、不容易摔坏的玩具,让宝宝在规定的范围内尽情地扔。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1628/1ae8f137db11016d.jpg)
比如给他一个容器,盆啊筐啊都行,让宝宝练习把玩具扔进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1628/507bd8e5af3ea12f.jpg)
大一点的宝宝,还可以站远一点,练习瞄准。或者按照颜色给玩具分分类。
我们也可以在客厅的一角,放上一块垫子,然后告诉宝宝,
“我们只能在这块垫子上扔玩具,其他地方不能扔。”
然后给宝宝准备各种可以扔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1628/9e12f3fc272b1c1b.jpeg)
像软的小球、毛绒玩具,会发出声响的橡皮小鸭子,沙包,装着大米的小塑料瓶等。
把这里当作宝宝的探索角,让他自娱自乐就好啦。
3. 让宝宝看到你的态度
宝宝在探索角扔够了,其他时间扔东西的欲望就会小很多。
可万一他还是乱扔不该扔的东西,比如吃饭时扔勺子,游戏的时候扔妈妈的手机,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把不能扔的东西尽可能收起来,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其次,宝宝扔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能抓狂,那样他只会扔得更起劲,因为他觉得可以“控制”妈妈了。
我们要表现得淡定一些。
第一次扔,明确告诉宝宝,
“不可以扔这个。再扔,妈妈就没收了。”
(或者跟上其他后果,比如把餐盘收走,不能继续玩,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1628/b246bb26c93220be.jpg)
这个后果一定要和宝宝的行为有联系,不能是随意惩罚哦。
不然宝宝会理解不了,觉得是妈妈以大欺小。
要是宝宝再扔,就立刻兑现你刚才说的话,把扔的东西拿走。
多重复几次,宝宝就会明白妈妈的态度,知道家里什么能扔,什么不能扔了。
宝宝再小,也是会看脸色的。
他们会根据你的行为,而不是你说的话,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所以嘴上批评宝宝,身体却诚实地帮忙捡东西,让宝宝可以继续扔,这样的办法是一定没有效果的。
尊重宝宝的发展需求,给他可以扔的。同时用行动让宝宝明白,什么是不能扔的。
双管齐下,就能轻松改掉宝宝乱扔东西的坏习惯啦。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转发支持小样妈哦。
历史文章:
网友评论